“拔釘子”,或者叫做“拔碎牙”的戰斗很枯燥,卻更加地血腥。
秦軍依舊是三步走,現實弓箭、投石車遠程攻擊,接著弩車、弩兵中近距離再來一發,最后則是步兵上前“收玉米”!
但顯然,趙軍并不是隨便就能收的玉米,而是一顆顆釘子,釘死在了陣地上;是一顆顆碎牙,崩了也要咬下秦軍的一塊肉。
而在秦軍集中兵力攻擊趙軍的一枚“碎牙”,附近的趙軍碎牙便變身為利齒,在秦軍周圍瘋狂地攻擊,勢要在秦軍碩大的軀體上咬下些血肉來。
于是,秦軍每拔掉一個節點,都要付出與趙軍幾乎相等的戰損,盡管兩軍的戰力相差懸殊。就這樣,拔一個牙,補充點兵力,再去拔下一個……
趙軍在秦軍十個攻擊軍團無情掃蕩下,陣地越來越小,“碎牙”也越來越少,而秦軍的軍卒也在趙軍的“折磨”下,軍心、士氣以及戰力逐漸地降到了冰點。
北面的戰事依舊陷入膠著,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秦軍中軍的所有注意力已經被南部的“拔碎牙”戰斗所吸引。
白起面無表情地端坐在大帳之中,面前的傳令兵,一個換一個輪流不斷地,上報著南部戰場上的消息。
“報:攻一營攻破趙軍陣地,陣斬趙軍一千,損兵八百。”
“報:攻三營攻破趙軍陣地,陣斬趙軍一千,損兵九百。”
……
白起對這些數據毫無興趣,再多的陣斬,再多的損兵只不過是案卷上的一群數字,不過是戰報上的一筆功勛。
他只想知道趙軍還有多少這些可惡的釘子,自己和麾下的將士還有經歷多久的“折磨”!
他的期待沒有被辜負,在經過三個晝夜的清理,在發起圍殲的第五天,秦軍終于盼來了曙光——在攻擊趙軍碎牙之時,撲上來撕咬秦軍的牙齒明顯變少了。
趙軍沒兵了!勝利就在眼前!
而拔碎牙戰術,也漸漸變成了簡單的攻防戰斗,不是圍殲的戰斗!
南部趙軍,包括民壯在內,近二十萬大軍,在秦軍三個晝夜的不眠不休的瘋狂進攻下,兵力已經銳減到了不到3萬。他們依舊在堅持著,雖然他們已經不知道為何還要堅持了。或許只是為了那個身先士卒為他們斬開生路的上將軍吧,但絕不是那個欺騙他們的上將軍。
說好的援軍,第一天沒有到,第二天也沒有到,眾將軍迷茫過、痛苦過,他們討厭被欺騙的感覺,尤其是被自己曾經崇拜的英雄欺騙。
在拔碎牙的第一天的傍晚,趙軍迎來第一位都尉的犧牲了,或許他本能夠沖殺出來的,可是他放棄了。他麾下的士兵都已經死光了,僅剩的幾名親兵也是個個帶傷,突圍出去又能如何,還不如多殺幾只秦狗!
他把繡有自己姓氏的軍旗撕成碎布,再用這碎布把已經骨折的左手綁好,正了正頭盔,帶著僅剩的親兵,最后一次沖鋒,最后一次揮舞長刀。
“上將軍!你在哪?”
“上將軍!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