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他用盡最后的氣力發出的最后的呼喊!
接著是第二位都尉、第三位都尉、第一位裨將、第二位裨將。沒有人貪生怕死,因為他們的上將軍在天上看著自己。他們要用自己的生命守護對他們對上將軍的承諾。
終于,在趙軍已經放棄對援軍希望的時候,在秦軍終于看見全殲趙軍的曙光的時候!魏國大軍,踏著整齊的步伐,在廉頗將軍的率領下,出現在戰場之上。
“你們的上將軍沒有騙你們,我帶著援軍來接你們了!”廉頗望著滿是尸骨的戰場,默默地跟自己說道。“我來晚了!”
沒有過多的言語,更無須太多的兵法。趙秦兩軍幾乎都是強弩之末,而魏軍卻是以逸待勞,兵鋒正盛!
“殺!”廉頗抽出寶劍,揮劍一指,下令道。
魏軍聞令,提速向面前的秦軍殺去!
最前方的是魏軍碩果僅存的三千武卒!魏武卒,乃是名將吳起所訓練的精銳重裝步兵,形容為: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意思是:身上必須頭戴盔甲,身著保護上身、髀部、脛部的鎧甲,手執長戟,腰懸鐵利劍,背著強弩和50支弩矢,攜帶三天軍糧,在半天內能連續急行軍一百里的士兵,才有資格成為武卒。
曾經輝煌的大魏,便是靠著五萬武卒平推了秦國五十萬大軍,更是創造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戰平八場”的驚人戰績。但隨著桂陵之戰、馬陵之失,魏武卒損失泰半,更在早些時候的伊闕之戰中,被白起打得幾乎損失殆盡。
這三千武卒,是魏國最后的門面,最后的希望,也是最強的矛戟!人言: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今日他們要改寫這段屈辱,重現魏武卒的榮光!
武卒未到,箭雨先襲!在方陣后方的弓兵率先發起了對秦軍的進攻,而遭受道箭雨襲擊的秦軍這才中震驚中反應過來,慌忙調轉槍頭,組織兵力防守魏軍。幾個機靈的校尉,更是慌忙將傳令兵全部撒了出去——速報上將軍,魏軍來襲。
近了,近了,更近了!已經到弩箭的射擊范圍了。在校尉的指揮下,魏武卒掏出了強弩,邊行進邊射擊,每箭必中,秦軍試圖還擊,弩箭卻在魏武卒前方便失去了動力。強弩之威課件一般。
看得到射不到的秦軍只能被動挨打。
很快,幾輪弩箭之后,魏武卒終于到了秦軍弩箭的射擊范圍。秦軍剛想還手,魏軍的校尉卻又下達了指令:“舉盾!”
啪、啪、啪……強弩掉落在地,魏武卒紛紛站定,隨后從身子的側后方取出盾牌。
“沖刺!”校尉下令道。
隨即長戟端平,一排接著一排,間隔有序地,魏武卒向著尚未成型的秦軍陣線發起了沖鋒!
叮叮當當,那是秦弩箭矢射在盾牌上的聲音。
屢屢建功的秦弩第一次在戰場上啞了火,失去攻擊武器的秦軍弩兵很快被魏武卒的長戟穿成了串釘在了地上。
而秦軍的災難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