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后來和尚說的話讓她覺得,這時和尚灰頭土臉的笑意比初見時講經時的笑意,要暖心的多。
晚上她家頭一次吃了飽飯,和尚堅持沒有上桌,但是小姑娘堅持要和尚上桌,二人僵持不下,就蹲在門口吃了。
二人大眼瞪小眼,扒拉著嘴里的飯,視線卻不從對方的眼上離開。
床上躺著的女人看著這一幕,盡管艱難,還是把嘴角扯出了一個弧度。
一斛糧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能讓她家吃一頓飽飯,卻不能讓她家一直這么吃下去。
小姑娘還是要再這么出去的。
也還是會遇到像劉員外那樣的人。
其實每次出了這樣的事情,和尚都會通過門中的特殊渠道通知在外歷練的師兄弟們,教他們去那些人家念上幾遍經,免費。
給錢是趕不走的。
在外行走,自然需要修習寺中金剛手段來自保,縱然功力不如普度和尚深厚,但坐在門前,任憑那些家丁如何拉扯都是不挪半分。
一來二去,周圍所有大戶人家都知曉這小姑娘背后有高人撐腰。
小姑娘收到的笑臉多了,她自己的笑臉也多了。
小姑娘做完每日的活計,竟然還能有閑工夫坐在旁邊聽普渡和尚講經。
和尚把這一身渾厚的佛力摻雜在經文里,小姑娘聽了經文,佛力也調理著她的身體,原本枯瘦的像豆芽菜的小姑娘也逐漸綻放了這個年紀本來的模樣。
日復一日,剛一開始,小姑娘還不經常來聽,她還要去做活,過了些許時日,小姑娘就有空休息了,每天必來聽普渡和尚念經。
剛一開始只是坐著聽,再到后來學著普渡和尚盤膝而坐,再到后來,雙手合十,面目虔誠,普渡和尚講經時,聽的她面帶微笑,如癡如醉。
普渡和尚看著這一幕很高興,他覺得自己有了幾分佛祖當年的風范,須知佛祖講經時,座下一眾菩薩羅漢也是如此。
看著每日笑容漸漸增多的小姑娘,和尚心中也是高興,他成功的讓這個在苦海中掙扎的小姑娘脫離了苦海。
家徒四壁的家境開始漸漸的殷實,每日做的活越來越輕松,得的糧食卻是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三天一頓飽飯,再到后來天天得飽飯,再到后來,一日兩餐。
小姑娘漸漸有了些積蓄,她打算找個郎中給母親瞧病。
剛開始,生活開始對這小姑娘溫柔以待的時候,小姑娘還有些受寵若驚,對這一切不敢置信,確信一切都是真的的時候,每天歡呼雀躍,時不時的就拉著和尚說等攢夠了錢,定要把和尚帶來的糧食還上,然后再帶母親找個郎中把病瞧好,如果跟了闖王的父親回來那就更好了。
和尚笑了笑,說他的糧食不著急,先帶母親瞧病要緊。
這一天,和尚看著小姑娘抱著那個她珍藏已久的壇子急匆匆的跑了出去,和尚心中大略算了算,那錢許是攢夠了。
和尚笑了笑,悄悄的離開了。
過了月余,和尚在附近的寺廟與住持講經論法,主持一副大有收獲的模樣,讓這和尚甚是受用。
在和尚離開后院進入前堂佛殿的時候,卻看到了月余未見的小姑娘。
小姑娘跪在佛前,面目虔誠,口中喃喃自語。
和尚聽力遠超常人,小姑娘的喃喃自語沒有逃過他的耳朵。
“多謝佛祖送阿姆前往極樂世界。”
和尚猛然一驚,突然回想起在后院見到的那似曾相識的瓦罐碎片,心中閃過一道驚雷。
竟然汗如雨下,臉色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