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東京,夏。
太子裕仁,在“香取號”軍艦上渡過了他20周歲生日,也結束了他長達一年的歐洲之旅。
裕仁的父親也就是如今的日本天皇——大正天皇,其從小多病,心身發育不佳,終生為病痛所困。而裕仁也繼承了其父的遺傳缺點,即便他一心向武,奈何基因如此,看起來便瘦瘦弱弱,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手指活動不便,并患有先天性高度近視。
日本皇室自孝明天皇之后,天皇的配偶都必須從皇族公卿的“五攝家”中選擇。這種過于狹窄的婚配范圍,也就造成了劣性遺傳的可能。
在日本,天皇是精神支柱,是一個國家的形象,即便君主立憲,即便天皇已經沒有了實權,但很多事都繞不開天皇。
在民間,在軍中,效忠天皇的呼聲很高。
這是高層統治底層的手段,僅僅一個天皇,便少去了很多麻煩。
如今的大正天皇已經病重,雖然還能撐幾年,但虛弱的天皇不符合強大帝國的形象,大正天皇在內閣、軍部的逼迫下,也只能被迫引退,剛剛回到日本的太子裕仁,開始攝政。
年輕的裕仁剛剛結束了軍部安排的慰問海軍的任務,他連夜趕到了嵯峨野上,明早要參加山本實驗室關于“靈魂機械體”的內部報告。
雖然裕仁是個忠誠的神道教信徒,但在這個科學盛行的年代,神道與科學就像一個人的兩條腿,缺一不可。
神道教,如今已經成為日本的國教。在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佛教盛行,神道教處于依附地位,二者結合形成兩部神道、天臺神道等神道學說。
明治初年,興“廢佛毀釋運動”。雖明治政府承認信教的自由,但崇拜神道教成為日本國民的義務,成為統治國民的手段。
當時神道教在日語中稱為“國家神道”。
明治維新后日本政府為了鞏固王權,將神道教尊為國教,是為國家神道,成為明治政府教導百姓忠貞愛國、誓死效忠天皇的工具,二次大戰日本神風特攻隊的表現就是最佳證明。
天皇無罪嗎?
罪大著呢!
神道教的最高領袖,便是天皇。
長夜漫漫,年輕的裕仁并沒有睡著,他心中有著一股莫名的煩躁,輾轉反側之后,披著一件長袍,輕輕地推開了木質的小窗。
夜風吹進來,帶著點涼。
太子裕仁的眼神很不好,模模糊糊看到有一道白影,但他并沒有在意,這里是東京,這里是山本實驗室的秘密基地,里里外外有數百守衛,沒有人能闖過重重阻隔到這里來。
雖然如此,但他還是從桌子上拿起了眼鏡,戴在了鼻梁上。
就這短短的十來秒時間,在裕仁驚訝的目光下,從門縫里走出一個人,慘白的可怕。在夜風中一步三搖,似乎要隨著風飄去。
眉頭一皺,裕仁的心卻沉入了谷底。
那慘白的人居然不是人!
而是一個……
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