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為徐詩芷突然的離家出走,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同時,也知道了徐詩芷內心是抗拒這件事的,于是,這件事在徐詩芷回到京城之后,暫時未曾提起。
之后,徐賢在北蠻刺殺上一任單于,帶走了玲瓏公主,引起朝野震動,最終,徐賢戰死在太白山腳下,導致北蠻提兵南下,差一點兒就發生了國戰。
徐賢北上,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可是,卻沒有想到他會跑去刺殺北蠻的單于,不但刺殺沒有成功,自己還落得一個身死道消的下場,真是讓人一頭霧水,不明所以。
這件事發生之后,炎武帝并沒有對徐賢的所作所為做出定論,而宰相徐肱上朝之時,當朝跪倒,高呼臣乞骸骨,這引起了炎武帝極大的不滿,責令其閉門思過三個月,順便把徐賢的后事辦理一下。
徐家出了白事,再加上北蠻叩關,徐詩芷的婚事自然無人提起,就算有,也會被人忽略了。
就這樣,過去了三年之后,這件事似乎被人遺忘了,而徐詩芷也從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變成了一個十七歲的少女。
十七歲,正是女孩子找婆家的時候,之前,因為徐賢的事情,沒人敢提,等到徐賢三年喪期滿了之后,徐詩芷的婚事再次被人提起,而提親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燕王之子李嗣源。
燕王是當今圣上的叔叔,他排行老八,是上一代皇帝當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在炎高帝繼位的時候,他還沒有成年,自然沒有封王就藩。
在炎武帝登基稱帝的時候,燕王距離成年封王也才過去兩年而已,在炎武帝的叔叔伯伯當中,燕王是最小的一個,年齡比炎武帝大不了幾歲,在炎武帝登基之后,封他為燕王,雖然封王了,卻沒有讓其就藩,而是一直留在京城。
元符初年,炎武帝御駕親征北蠻,太后監國,燕王也曾經輔助,而在元符二年的時候,大皇子漢王,三皇子蜀王聯合大將軍許淳,發動了玄武叛亂。
當時,炎武帝正在草原上,準備趁機滅掉北蠻的時候,后院起火了,情況危機,炎武帝只好放棄一舉滅國的壯舉,無奈之下,只能班師回朝,平定叛亂。
而當時,漢王和蜀王的權利很大,威望也很高,再加上有大將軍許淳的協助,這場叛亂可以說進行的十分的順利,在他們攻入皇宮之前,卻遭到了不良人、禁衛軍還有燕王親兵的反擊。
這場玄武叛亂最后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漢王死了,許淳戰死,蜀王被貶為平民,去黃帝陵守靈去了。
在炎武帝回到長安之后,對參與平叛的眾人,進行了論功行賞,其中就有燕王。
燕王的屬地原本在西北部,西北緊鄰著西域,屬于苦寒之地,倒不是炎武帝對這個叔叔有什么不滿,恰恰相反,炎武帝大小就跟燕王最親,而之所以他的屬地是在西北,主要是其他的地方,都給了其他的藩王,沒有地方給他了,只能把所有人都不愿意去的西北屬地給了燕王。
不過,炎武帝想到燕王身體羸弱,西北又太過于苦寒,就一直把他留在京城,不然其就藩。
其實,當時在炎武帝登基之后,決定御駕親征北蠻的時候,就曾經有朝廷大臣聯名上書,告訴炎武帝,打仗可以,但是,在打仗之前,一定要讓漢王、蜀王、燕王等這些還留在京城的藩王,前往屬地就藩才可以,但是,被炎武帝拒絕了。
也正是因為炎武帝的拒絕,才導致了玄武叛亂的發生,而在叛亂平定之后,燕王站在了炎武帝這邊,卻也付出了代價。
燕王本來身體就羸弱,再發生那件事之后,更是心急如焚,而漢王和蜀王曾經找過燕王,想要拉其入伙,但是,被燕王拒絕了,而拒絕的代價就是他少了一條胳膊,三個兒子死了兩個,只剩下一個才七歲,看起來憨憨傻傻的小兒子李嗣源。
本來,炎武帝就想要讓燕王留京的,卻一直找不到理由,尤其是在發生玄武叛亂之后,朝中大臣更是放心不下,雖然這一次,燕王站在了炎武帝這邊,可是,如果下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