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凡的猜測不無道理。
大炎王朝位居中原,中原地大物博,一直都備受北蠻、西域還有南夷的人覬覦,縱觀歷史,就會發現,無論是在哪個王朝,這些地方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打著入駐中原的打算,可惜,從來沒有成功過。
大炎王朝以武立國,上至皇帝,下至販夫走卒,都遵守一個信念,那就是能動手盡量別吵吵!
歷代位居中原的王朝,他們最大的心腹大患就是這三大超級勢力當中的北蠻了。
叩關!
北蠻是游牧民族,又被稱之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逐水草而居,春天和夏天還好,萬物復蘇,正是放牧的好時候,可是一到深秋,進入冬天之后,每年都會有大量的伸出被凍死。
每到這個時候,北蠻就會選擇叩關,開始派出大量的軍隊南下。
說是叩關,其實就是一群土匪進入地主家搶東西,凡是他們進駐的地方,往往都像是蝗蟲過境一般,寸草不生,凡是能帶走的就帶走,帶不走的就毀掉,給當地的人帶來很大的危害。
北蠻一直想南下入駐中原,可惜,一直沒能成功,而中原的王朝,也無時無刻不想著揮師北上,一舉殲滅北蠻,可是,無論是北蠻王庭,還是中原的王朝,都沒有成功過。
北蠻沒有成功南下,這個可以理解,畢竟,中原城池多,城墻高,而北蠻野戰無敵,打攻城戰就很艱難了,在這個沒有飛機大炮的時代,想要攻下一座城池,是需要拿人命去堆砌的,而攻城的一方,他們想要攻下一座城池,必須要比守城方多一倍以上的兵力,而且必須是精兵,這還是只是保守估計,真實情況往往要比這個更多。
中原王朝沒能殲滅北蠻,聽起來似乎不能理解,其實,仔細想想也很好明白。
首先,北蠻不像中原,只有一個王朝,也不像西域,雖然國度眾多,卻有佛門凌駕在他們的上面,北蠻是由很多部落組成的,這些部落又根據實力大小,勢力多寡,分為很多陣營。
雖然北蠻只有一個王庭,左右兩個賢王,名義上,所有北蠻人都需要聽從王庭的命令,而實際上,他們卻是各自為戰,這一點兒,從上一任單于死了之后,北蠻瞬間陷入內亂就可見一二。
中原王朝想要殲滅北蠻的王庭雖然很難,卻也不是不能做到,可是,就算殲滅了,也無法徹底鏟除北蠻,解除他們每年叩關的行徑。
其次,北蠻很大,地域遼闊,如果揮師北上,擊退他們容易,如果想要全部殲滅,是很難做到的,甚至說是不可能做到的。
打仗其實打的不是人,而是后勤,是銀錢,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攻打北蠻,就需要大量的物質源源不斷的運往北方,初期還好,一起都在己方掌握之中,可是,越是深入,糧道的運輸就愈發的困難,北蠻肯定會派兵襲擊,切斷糧道的,而如此一來,對前方打仗的士兵影響是很大的,你總不可能讓士兵餓著肚子上陣殺敵吧?
除了糧食難以運輸之外,最重要的是北蠻太大了,如果他們聚集在一起,對己方軍隊來說,不算什么,可是,他們一旦化整為零,開始在大草原上玩起了躲貓貓,那就非常的惡心人了。
當然了,真正想要徹底的殲滅北蠻也不是不可能,只要傾全國之力去攻打就可以了,但是,這是不可能的,要知道,覬覦中原的不止北蠻,還有西域的那群和尚和南夷的那群人。
如果中原王朝真的敢這么敢,他們肯定會在中原王朝全力攻打北蠻的時候,立即趁虛而入,到了這個時候,就算北蠻被殲滅了,他們卻無家可歸,自己淪為和北蠻一樣的下場,這種賠本的買賣,自然不會有人去干,就算皇帝想,下面的那些大臣也不會同意的。
雖然說北蠻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脅,但是,西域和南夷的威脅也不小。
西域跟北蠻不同,他們覬覦中原,除了是覬覦中原的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想要傳教。
是的,沒錯,西域諸國他們最看重的不是皇權,而是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