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空曠的觀海亭,早已經拉起了厚厚的帷幔,在亭子中間放置著一個大火爐,炭火正旺,人置身在亭子當中,非但不感到寒冷,反而還會感到幾分炎熱,尤其是透過帷幔,看著外面大雪紛飛的場景,耳邊傳來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呢。
站在觀海亭,既可以眺望一望無際的大海,又可以從這里看到東海城那點點燈火,這種美好的畫面,在長安城是很難看到的,當然了,不是不能看到,而是不易看到,畢竟,天子腳下,規矩重重,越是地位崇高的人,他們受到的約束越大,縱然心中有某些想法,也只能是想法了。
李嗣源的心情很好,趙公公這次來宣旨,內容他已經知曉了,而炎武帝讓齊若兮她們早日回京的消息,他也知道了,這對于他而言,無疑是一件好事。
這道口諭其中的含義,徐詩芷她們能看明白,而李嗣源自然也無比的清楚,對于李嗣源而言,這次東海城之行,果然沒有白費,只要徐詩芷她們回京了,那么,第一件事就是上門提親,也可能是皇帝賜婚,到了這個時候,一切都算是塵埃落定了。
至于徐詩芷喜不喜歡自己,這個已經不重要了,如果徐詩芷懂事,嫁過來之后,他自然會好好對待徐詩芷的,如果不懂事,他也不會把徐詩芷怎么樣,但是,有些事情肯定會出現的。
不過,越是這個時候,越是需要謹慎,盡管他知道,自己跟徐詩芷的事情已經算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了,但是,這次他來滄海別苑,跟徐詩芷相處的時候,反而更加的有禮有節起來,他不想在這個時候,因為自己的一些莽撞行為,讓徐詩芷找到由頭,而至于那個因為自己,被弄進大牢的許一凡,已經被他忽略了。
不管許一凡到底是不是叛將之子,對他已經構不成威脅了,就算有一定的威脅,這小子的根基在東海城,而自己的根基則在長安,在西北。
按照李嗣源的預計,只要這次回京,他跟徐詩芷的婚事定下來了,那么他可能就要回西北藩地了,到了那個時候,就算許一凡僥幸在這件事上幸存下來,也只是一個小角色而已,這些年,他在京城踩死的小角色還少嗎?
李嗣源心情大好,可是,齊若兮也好,還是徐詩芷也罷,她們的心情都不算好,或者說,心情差到了極點。
徐詩芷的未來已經注定了,看到閨蜜這個樣子,在想想自己,齊若兮也是悲從中來,這個除夕,對于她來說,是最難過的一個除夕夜,她只是希望這個除夕夜長一點兒,再長一點兒,這場大雪大一點兒,再大一點兒,這樣,她回京的時間就可以延長一些。
當然,她心里也很清楚,這樣的拖延其實沒有作用,除夕終將會過去,新的一年即將開始,而大雪終究會停歇,她和徐詩芷也終究要離開東海城,回到那個規矩森嚴的京城。
相對于齊若兮的悲哀,徐詩芷已經逐漸冷靜下來了,或者說,她已經認命了,不管是面對之前那些前來拜訪的官員,還是面對李嗣源,徐詩芷表現的有禮有節,也拿出了大家閨秀的氣質和姿態。
以前,如果李嗣源跟她說話,她總是愛答不理的,而現在,李嗣源跟她說些什么,她都會回應一二,盡管語氣還是有些冷淡,但是,相較于之前,已經改變太多了。
在這個除夕夜,最不受影響的,估計也有荀德華師徒了。
今天來拜訪他的官員也不少,不過,大多數人都聽聞過這個大儒的脾氣,不會在他面前多么的放肆,簡單的閑聊幾句,就會起身離開,而面對齊若兮也好,徐詩芷也罷,亦或者是世子殿下李嗣源,荀德華都沒有表現的多么卑躬屈膝,當然,到了他這個年齡,除了聊聊的數人之外,他也不需要對任何人卑躬屈膝。
在這位大儒看來,齊若兮她們終究是晚輩,是一群孩子,對于她們的婚姻大事,荀德華不好說什么,當然也不會說什么,自古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然是其家中長輩做出的決定,那就是家務事,他一個外人又能說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