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城!
將軍府的書房內,殷元魁正站在一塊沙盤前,緊蹙著眉頭,似乎遇到了什么為難的事情。
現在的將軍府,是把原先的皇城改造而成的,康國的皇宮其實并不算大,除了占地面積相對于其他的建筑要大一些之外,其實,根本看不出它之前是皇城。
這場仗打了半年之久,如果單從炎軍占領的土地而言,殷元魁的功勞是很大的,但是,這些土地的占領,是用鮮血換來的,短短半年的時間,在這片土地上,已經有數萬人永遠的埋葬在了這里。
當然了,既然是打仗,怎么可能不死人呢,而作為統兵的將領,有時候就要做到鐵石心腸,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句老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雖然連續拿下了六國,看似是一場空前的大勝利,但是,作為西征軍的大元帥,殷元魁是有苦自知,他現在的處境很尷尬,可以說是騎虎難下。
繼續西征,顯然是不太可能了。
一來,西域那邊組成了一支很強大的聯軍,他們不在一再退讓,而是選擇了反抗,如果繼續西征,代價是很大的,能不能成功暫且不好說,就將士的傷亡,肯定是增大的,而且是之前的數倍不止;
二來,隨著西征的步伐加劇,后勤方面一直是個問題。
之前,在連下六國的時候,炎軍可謂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除了將士們作戰勇猛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后勤搞得好,各種軍需物資源源不斷的送了過來,可是,隨著戰爭的時間拉長,很多東西已經很難送到了。
這倒不是朝廷小氣,而是因為后勤在運輸的時候,經常遭到對方的偷襲,除了幾次偷襲給炎軍造成了重大的損失之外,其他的時候,損失并不大,但是,卻也加大了后勤運輸的壓力,殷元魁不但要分兵去保證糧道的通暢,還有分別去剿滅那些活動在他們后方的殘兵。
運輸糧草,代價是很大的,一路上人吃馬喂的,十斤糧食送到康城的時候,能剩下兩三斤就不錯了,而且,隨著天氣的變化,冬天的到來,糧草的運輸就更加的困難起來。
雖然,殷元魁在滅掉六國之后,就地征集糧草,可是,西域似乎早就預料了到了這一點兒,在殷元魁攻下白蓮佛國之后,其周邊的三個國家的百姓,幾乎被他們在極短的時間內遷徙走了,只剩下軍隊和一些不愿意走的官員和百姓。
康國在內的三國的百姓,之所以如此聽話,一來,這是佛門的旨意,他們不得違抗,二來,之前殷元魁在滅掉白蓮佛國之后,直接選擇了屠城,他的這種行為,給康國的百姓帶來的很大的恐懼,當接到遷徙的任務之后,他們紛紛選擇了西行。
西征軍在這段時間,繳獲了不少金銀財寶,大部分都被殷元魁送回了長安,剩下的一部分自然是犒賞了全軍將士,但是,糧食問題還是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盡管殷元魁征收了不少糧食,但是,對于一支近三十萬的軍隊,還有數十萬的徭役的大部隊而言,他們每天消耗的糧草是一個十分恐怖的數字。
現在,炎軍這邊的糧草,也只夠半年左右的,看起來很多,但是,這還是在精打細算之下得出的最理想的結果,一旦再次開戰,那么這個時間肯定會大大縮短的。
現如今的殷元魁,一共在操心三件事。
第一,糧食問題。
第二,士兵的裝備問題。
長期的作戰,很多士兵的甲胄兵器,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破損,雖然,隨行的有不少工匠,可是,這種修修補補之后的軍需,跟之前肯定有所不如,而打仗的時候,往往一個很小的紕漏,都會喪命的。
除了兵器甲胄之外,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冬衣的問題了,西北苦寒,這里的冬天比內地要早很多,持續的時間也要長很多,晝夜的溫差極大,而這些將士,大多數都是從內地征集的,出發的時候,恰好是夏天,將士們穿的都無比的單薄,可是,現在是冬天了,雖然朝廷準備了不少冬衣,然而,這種苦寒的氣候,還是讓很多將士不適應,出現了各種不良反應。
前段時間,殷元魁已經修書一封送往京城,請求朝廷在送一批冬衣過來,只是,這封信送出去了,到現在還沒有回信,就算朝廷批準了,等到這批冬裝送來的時候,起碼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第三,自然就是作戰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