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西征是不太可能了,但是,殷元魁也不可能退兵,這六國疆土是好不容易打下來的,一旦他們退走,那么,現在的這些疆土會很快被對方搶奪回去,如此一來,那之前打的仗都算是白打了。
總而言之,現在的殷元魁是進不能近,退不能退,他徹底的陷在了康城。
西征大捷的消息,傳回京城之后,很多官員都在贊揚炎軍威武,作戰勇猛,可是,對于殷元魁這樣的大將軍而言,眼下這種局面,是很難受的。
起初,在西征開始的時候,殷元魁的打算是,以最快的速度,滅掉幾個國家,然后,派兵鎮守再次,而他就可以班師回朝,然后帶兵東去,收復海洲,然而,在他連下六國之后,他上奏就此止步,可是,朝廷卻不答應,讓他繼續西征,然后,就出現了現在的局面。
現在,殷元魁得到的命令是,鎮守康城。
換句話說,殷元魁現在已經接替了秦嘉涆的鎮西大將軍的位置,從鎮海大將軍成為了鎮西大將軍,而他本人就像是一根釘子一般,死死地釘在了這里。
這還不是讓殷元魁最難受的地方,真正讓他心在滴血的是,他從海州出發的時候,帶走的五萬鎮海軍,在這一次西征當中,已經損失了一大半,因為他們是鎮海軍出身,本身就是戴罪之身,如果不奮勇殺敵,身先士卒的話,他們都會受到處罰,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五萬人現如今,只剩下兩萬人左右,其中還有數千殘疾將士。
要知道,之前的三十萬大軍當中,除了這五萬人是他的嫡系部隊之外,其他的二十五萬人,都是率屬于不同陣營的部隊,官場上的一些勾心斗角,在連續的大勝之后,也開始一一顯露出來,軍功誰都想要,可是,該給誰,給多少,這也讓他十分的頭疼。
另外,還有一件事,殷元魁一直都沒有上報給朝廷,那就是在此次西征當中,燕王府那邊是出工不出力,雖然燕王表現的十分配合,可是,其做事的效率低到令人發指。
出現這種情況,殷元魁也知道是什么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李嗣源的失蹤。
在海洲淪陷之后,李嗣源就失蹤了,雖然炎武帝下旨讓人不惜一切代價的去尋找李嗣源和徐詩芷,然而,這都快一年過去了,這兩人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尸,他們是否還活著,誰也不敢確定。
李嗣源是燕王李剛最后一個兒子了,如果李嗣源死了,那燕王會怎么選擇,誰也不知道。
殷元魁在西征之前,曾經去拜訪過燕王,兩個見面之后,算不上相談甚歡,但是,交情還是有一些的,而對于燕王府的出工不出力,殷元魁已經是一忍再忍了,可是,燕王府態度的微妙,讓殷元魁心中隱隱的有些不安起來。
-------------------------------------
此刻,在書房內,除了殷元魁之外,還有幾個將領,他們分別是監軍李承政,副將童真、許凱歌,都蔚秦之豹、房子墨,還有不良人七十二司的庫吉。
李承政是皇室成員,是炎武帝的侄子,不過,血緣有點淡薄,但是,他終究還是皇室成員,李承政從小習武,在軍隊當中摸爬滾打過年,統兵本領不算多么出眾,但是,在治軍方面,卻無比的鐵血,這次,炎武帝讓他來監軍,其中的含義可想而知。
童真是兵部尚書的兒子,也是從小就在軍武當中的磨礪的人,現如今,已經四十多歲了,沖鋒陷陣是一把好手,而許凱歌是長安許家家主的兒子,三十多歲,以前是讀書人,中途,棄筆從戎,擅長奇謀,在指揮中小型戰役上,表現十分突出。
都蔚秦之豹和房子墨,一個是鎮西大將軍秦嘉涆的三兒子,一個是仆射房巨鹿的孫子,兩個人一文一武,無論是帶病作戰能力,還是謀劃才能,都十分的優秀,算是年輕一代當中的佼佼者。
至于不良人庫吉,他就不用多說了,庫吉原本就是西域人,只是,其出生在中原,很小的時候,就加入了不良人,成為了七十二司當中殺生司的領頭人,這次,庫吉就是不良人在西征軍當中的話事人。
幾個人此刻都圍在沙盤旁邊,分析著眼下的局勢。
“下一場戰役,應該會在開春之后打響,依我看,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整頓大軍。”童真說道。
許凱歌聞言,則皺了皺眉頭,說道:“西域聯軍雖然暫時退去了,但是,他們可能會再回來,這個時候整軍恐怕不妥。”
見許凱歌反對自己的意見,童真就反駁道:“有什么不妥的,接連幾場大戰下來,我們的將士死傷無數,很多陣營都出現了大量的減員情況,這個時候不整軍,哪要等到什么時候?”
“我不是說不整軍,可是,凡事兒都要一步一步來,我們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整治,時刻確保西域聯軍不會來攻城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