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辦法,其實很常見,也不算多么的高明。
比如,北蠻每年在入秋之后,就會選擇叩關,瘋狂的掠奪,還有,西域每當春夏之際的時候,也會選擇跟北蠻開戰,搶奪草原。
為什么會這樣?
北蠻入秋就叩關,那是因為他們知道,一到冬天,草原上沒有了水草,而沒有了水草,就意味著沒有過冬的糧食,會有很多人凍死、餓死,不單單是人,還有什么畜生也是如此,要不想凍死人,不想餓死人,那自然就是掠奪。
北蠻和西域在某些方面很像,西域有很多王國,而北蠻有很多部落,一個聽命于佛門,一個聽令于王帳,平時想要打仗,他們肯定多多少少會不愿意的,就算愿意,也是出工不出力,但是,每當叩關的時候,會有無數人瘋狂參與其中,為何?
答案很簡單,就是為了利益。
北蠻王帳為何每年都要聚集軍隊叩關,明知道叩關會死人,一時半會兒打不下城池,可是,他們還是要這么做?
一方面是為了麾下的子民考慮,另一方面自然是為了自己的政權,有了轉移注意力,要知道,人一旦到了要死的時候,往往會做出很多瘋狂的事情。
部落與部落之間,往往也是存在差距的,如果不選擇叩關的話,那自然自己彼此之間,互相殘殺,相互掠奪了,而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選擇對外作戰,那就是最好的辦法。
北蠻叩關是如此,西域跟北蠻爭奪草原也是如此,而西域跟炎軍作戰,更是如此。
現如今,西域聯軍選擇跟炎軍作戰,而且不惜動用這么多軍隊來作戰,為何?
當然是為了轉移注意力了,戰爭一起,就會死人,越是大型的戰役,死的人越多,而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人到底是戰死的,還是病死的,重要嗎?
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只要打贏了,對于那些死去的人到底是怎么死的,沒有多少人關心。
如果還不能明白的話,去看看現在的炎軍的情況,就可以知道了。
在開春之后,炎軍和西域聯軍已經再次開戰了,可是,因為瘟疫的事情,雙方暫時休戰,各自的將領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瘟疫上。
為何許一凡剛到康城,就成為眾矢之的,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這個年輕的參將身上,可是,現在狼煙再起之后,好像所有人都把這個參將給忽略了?
當然是因為他們的注意力被轉移了,每天都在死人,每天都有人被抬下來,誰還會去關心感染部的情況,沒有那個時間,也沒有那個精力去關注。
“湯老的意思是......”許凱歌看著湯芮,試探性的問道。
不等許凱歌說完,湯芮就點點頭,說道:“我的意思很明確,這場戰役,真正的關鍵點不在打不打得贏,能不能守住的問題,而是在于誰更早徹底的解決瘟疫的問題,如果我們先解決,那我們就占據了絕對了優勢,如果西域聯軍先解決,那...呵呵......”
湯芮沒有繼續說下去了,但是,意思已經很明確了。
如果炎軍率先解決了瘟疫問題,那炎軍內部的隱患就一掃而空了,只要瘟疫問題解決了,那除掉了將士們的心病,低落的士氣,動蕩的軍心,不用刻意去穩固,自然而然就起來了,主動出擊也好,還是被動防守也罷,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就打仗這件事,炎軍還從來沒有怕過誰,而且到了這個時候,真正為難的就不是炎軍了,而是西域聯軍了,別看西域聯軍現在人數眾多,好像勝券在握,占據了絕對優勢,一旦瘟疫沒有被徹底的控制住,再次爆發的話,人越多,危害越大。
如果西域聯軍率先解決了這個問題,那不管是主動出擊也好,還是被動防守也罷,其實意義不大,不管在場的將領心中怎么想,撤不撤兵,已經不是他們自己說了算。
瘟疫的問題一天不解決,這就是壓在所有人心中的一塊巨石,到了那個時候,別說主動出擊了,就是被動防守估計都有問題。
兜兜轉轉,一切問題都回到了原點,這讓所有人都有一種很怪異的感覺,心中有種說不出的復雜感。
瘟疫的問題解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