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福州位于大炎王朝版圖的東南方,地處偏遠,經濟十分的落后,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對于很多事情都是后知后覺的。
比如很多很多年以前,在前朝大秦王朝被大炎王朝推翻的時候,京城長安被炎軍占領之后,福州的百姓才知道,原來已經改朝換代了。
在福州,人口不算多,主要的經濟來源也不算多,除了靠海吃海之外,最大的經濟來源不是農耕,而是鹽,福州是產鹽大洲,在這里鹽販子眾多,十戶人家里面,有七八戶都在從事著販鹽的工作,這也導致福州的鹽很廉價,同時,他們也很富有。
福州鹽販子眾多,海盜、土匪也眾多,當然,最多的還是倭寇。
福州的土匪和海盜,其實,大多數都是本地人士,他們大多數都是在災荒年代,由流民和災民組成的,在災荒年代,別說吃飽穿暖了,就是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于是,有人占山為王,建立山寨,成為了土匪;也有人依靠著船只,在海上稱王稱霸,游蕩在眾多島嶼當中;還有人從事著老本行,把福州的鹽販賣到其他州郡當中,從而謀取利益。
至于說倭寇,他們不是本地人,而是來自海外,據說在一望無際的大海的彼端,還有一個王朝,石邑國,而倭寇就是石邑國的人,他們被福州人稱之為石人,或者邑人,但是,更多的人還是習慣稱呼他們為倭寇。
至于說石邑國存不存在,其國都在哪,有多少人,沒有人知道,哪怕是經常跟倭寇打交道的福州人,也說不清楚,倭寇從很早之前就存在了。
如果說土匪或者海盜,是一群喪盡天良,為非作歹的壞人的話,那么倭寇就是比他們還壞的壞人,每當到了豐收的季節,福州百姓最擔心的,不是海盜,也不是洲內的土匪,而是倭寇,燒殺搶掠,那是基本操作,這群人最喜歡做的事情,那就是殺人,尤其喜歡虐殺,也正因為如此,這群人被稱之為倭寇。
倭寇,身高普遍不高,也就在一米六左右,穿著也很顯眼,身穿道袍,腰間佩刀,往往都是雙刀,只是,相較于傳統的道袍,這些人穿的道袍,更加的寬松,袖口很寬大,褲子也很肥大,顏色大多以藏青色為主,其次是黃色,還有一些人會穿白色或者紅色的衣服。
福州距離長安實在是太過于遙遠了,又距離南夷不遠,所以在以福州為中心的,泉州、汀州,都是比較混亂的,這這幾洲內,正常耕種的百姓其實不多,而最多往往是土匪,海盜,還有倭寇。
這里的土匪喜愛打劫,而他們劫掠的不是本地人的貨物,而是一切外來者的貨物,不管是民間的,還是官方的,只要從他們的地盤經過,唯一的下場和結果就是被洗劫一空。
福州是產鹽大洲,除了福州之外,像泉州也是如此,歷朝歷代的皇帝,都無比重視這個地方,然而,想要把這些地方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那是癡人說夢。
遠的不說,就說大炎王朝統治期間,在建國初期,朝廷就派了多名官員,抵達福州一帶任職,只是,起初去的幾任官員,大多數都是人還沒到地方,就不知所蹤了,不管是隨行的財物也好,還是朝廷頒發的憑證也罷,都隨著官員一起失蹤了。
陸陸續續多次以后,沒有哪個官員愿意前往福州一帶任職,他們寧肯去其他地方,做個不入流的小官小吏,也不遠去福州一帶,擔任正七品以上的官員,因為他們只要去了,唯一的下場就是失蹤,而所謂的失蹤,那只是官方的說法,實際上,失蹤就等于死亡。
文的不行,那就來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