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朝廷也發現了,福州的勢力,他不是鐵板一塊,而是藩鎮割據的存在,直接派官員過去,肯定不行,而打又一時半會兒打不下來,那只能談判,進行招安。
在朝廷提出招安之后,十八山寨的首領,有的人自然是想招安了,畢竟,山寨再大,他終究只是一個山寨,一個土匪窩而已,如果招安之后,那他們就從土匪,搖身一變,成為穿著官服的人了,吃著皇家俸祿,豈不美滋滋?
當然了,有人想受招安,有人抱著觀望的態度,還有的人則反對招安。
朝廷方面給出了很多優厚的待遇,比如只要受招安,那他們麾下的人,都會得到一筆餉銀,如果想回家種地務農的,給田地,給農具,如果想參軍的,那更好了,直接進入軍隊,每個月拿著餉銀,吃了皇家俸祿,而如果有人想當官,只要有能力,有才華,有手腕,那也是可以的,總而言之,就是受招安之后,他們的待遇很好,不用為生存而發愁。
當然,除了這些條件之外,朝廷還承諾,他們可以實行自己治理自己,而朝廷會派遣一些官員,進入當地,進行協助治理,教授他們很多農耕,還有生存的手段,說的直白一點兒,就是朝廷和本地人共同治理這個地方。
另外,朝廷會派遣軍隊,幫助他們抵御倭寇,從而保證當地百姓的生活安全。
在這些條件提出來之后,很多人都是很心動的,受招安,吃皇家飯,其中的好處自然不用多說,這相當于捧了一個鐵飯碗,最重要的還是后面兩個條件,自己也可以當官,治理自己的家鄉,還有人幫忙抵御外敵,好處很多,而朝廷要求的也不多,無非就是賦稅按照正常的大洲繳納,還有就是他們徹底的劃入大炎王朝的版圖,這似乎沒有什么壞處。
在這次談判之后,很多人選擇了招安,而原本鐵桶一塊的內部,出現了分歧和矛盾,而朝廷方面,選擇各個擊破,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受招安,至于那些打死都不愿意受招安的,也很快被暴力給剿滅了,就這樣,以福州為主的幾個洲,就從徹底的納入了大炎王朝的版圖。
福州的土地雖然貧瘠,常年遭受倭寇的襲擾,農耕荒廢了很久,雖然很多人靠著打家劫舍,販賣私鹽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但是,富起來的永遠只有一小部分人而已,大多數人還是生活的很貧苦的,而在朝廷入駐之后,大力發展農耕,又是開墾荒地,又是修筑防御工事,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當地人的利益和安全。
也正因為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地人也慢慢接納了朝廷的管轄,當地人的生活愈發的富裕起來,也變得有序起來。
福州發展最巔峰的時候,其富裕程度,其實不比東海城差多少的,只是,福州的地理位置很特殊,雖然有朝廷的大力支持,可是,很多時候,還是會受到各種災禍的襲擾,臺風、海嘯、地震,這都是時常發生的事情。
除此之外,南夷也很垂涎和覬覦這塊肥肉,時不時的來搞一下事情,再加上倭寇和海盜的橫行,使得治理這片土地,變得無比的艱難。
福州最出名的還是鹽,只是,在整個大炎王朝內,產鹽的大洲,不單單只有福州一地,其他地方也有鹽礦,尤其是在近些年來,隨著更多的鹽礦被發現,朝廷對福州鹽礦的依賴,慢慢降低,這也導致,朝廷對福州的扶持沒有之前那么大了。
福州一帶,遭受的天災人禍,是其他大洲的數倍,每當有大災禍發生的時候,最先出現問題的就是福州,而最后得到解決的,也是福州,這也導致,福州雖然發展的不錯,卻始終達不到真正的富裕。
尤其是在最近這些年里,朝廷對福州的管轄越來越松懈,這也導致,當地的生活越來越不好起來,像之前福州發生洪災,發生了瘟疫,而朝廷居然是在一個月之后才得到消息,由此可見,朝廷對福州一帶的統轄能力,差到了什么地步。
從元符十四年開始,也就是前年,炎武帝下旨對北蠻、西域還有南夷用兵之后,福州就已經開始出現問題了。
首先,福州的鹽販子越來越多,很多人都做起了老本行,他們販賣私鹽,不但賣給內陸地區的商人,還賣給南夷人,甚至還開始跟海盜做起了貿易,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居然跟北蠻還做起了私鹽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