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許一凡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就覺得許凱歌有問題,但是,他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許凱歌有問題。
許一凡曾經試探過殷元魁,想知道他是否知道此事,然而,一番巧妙的試探之后,許一凡確定殷元魁是不知道這件事的,而這就愈發的不正常起來。
按理說,西征軍兵馬的調動,作為統軍大帥,應該很清楚才對,可是,許凱歌的麾下少了七千余人,殷元魁居然不知道,這正常嗎?
顯然不正常。
真正不正常的地方,還在于這七千余人在失蹤之后,出現的地點居然在涼州和北宛國之間,而現如今負責鎮守北宛城的就是許凱歌本人,這是巧合嗎?
燕王李剛的起兵,是意料之外的事情,而為了應對燕王可能造反,也為了西征軍的后路著想,遷徙百姓是許一凡和殷元魁共同的看法,而防止燕王倒向西域,之前處于三不管地帶的北宛國,就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當時,為了守住康城,西征軍這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許一凡昏迷,童真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唯一適合去攻打北宛城的也只有許凱歌,看似一切都正常,可是,現如今回頭看看,卻發現其十分的不正常。
許凱歌作戰勇猛,也擅長謀略,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他能夠以極小的代價拿下北宛城,這并沒有什么意外的,可是,他真夠跟康德的軍隊,連續激戰那么久,看似是許凱歌的謀略過人,然而,仔細去想想,就會發現其中的不同尋常。
要知道,北宛城并不像康城那么堅固,拿下這個城池很容易,可是,想要守住它卻很難,如果是別人來攻打北宛城,許凱歌守住了北宛城,這不足為奇,可帶兵的偏偏是康德,作為一個沙場老將,面對一個易攻難守的北宛城,卻始終久攻不下,這就很不對勁了。
當然了,可能是許凱歌的謀略真的很厲害,也可能是負責鎮守的西征軍,士氣很高,各個悍不畏死,才能固守住了北宛城,也有可能是西域那邊還沒有跟燕王談好,不著急攻下北宛城,可能性很多,還是不能證明許凱歌有問題。
無法證明,不代表許一凡不懷疑,沒有戒備之心。
在沙漠軍突然出現,突然擊潰康德大軍,然后開始攻城,一直沒有向康城求援的許凱歌,卻在沙漠軍初次攻城的時候,就選擇求援,這就有問題了。
在沙漠軍出現的時候,北宛城內還有兩萬余人的部隊,打的又是守城戰,按理說,守住北宛城根本不是問題,就算沙漠軍戰斗力爆表,超乎常理,可是,想用八千人就拿下北宛城,不付出慘重的代價是不可能的。
許凱歌在需要求援的時候,并沒有求援,反而在最不需要求援的時候,偏偏選擇了求援,許一凡當時在知道這件事之后,內心的想法是很多的,而許一凡決定親自帶兵來支援,就是想看看許凱歌到底想要做什么。
只是,目前來看,一切還算是正常的,北宛城沒有異常,而許凱歌也沒有異動,一切都是正常的,然而,這種正常,在昨晚卻發生了改變,只是,許一凡現在還不知道而已。
-------------------------------------
北宛城外。
對峙依舊在持續。
秦賦在收拾掉康德之后,根本來不及打掃戰場,就迅速把隊伍集-合起來,朝著沙漠軍那邊靠近。
秦賦并沒有選擇跟秦之豹匯合,而是讓僅剩的一千余人擋在了沙漠軍北側的道路上,讓其無法朝北撤離,而他則來到了秦之豹身邊,簡單的匯報了一下方才的戰斗情況。
在得知康德已死之后,秦之豹這才長長的呼出一口氣,感嘆道:“這老小子,終于死了,此乃我軍之大幸啊。”
對于秦之豹的這番感嘆,眾人紛紛點頭。
少了一個能打,善打,耐打的康德,在未來的戰場上,西征軍可以少死很多人。
只是,康德雖然死了,可是,眼前的情況卻并沒有因此而好轉起來,反而變得愈發的復雜起來。
打不打?打誰?如何打?
這三個問題,是現在擺在秦之豹面前的主要問題。
按理說,這三個不需要考慮,現如今,他們面對的敵人只有沙漠軍一支軍隊而已,不打他打誰?
可是,事實卻是,場上的三支軍隊,敵我難辨,沙漠軍是敵人,許凱歌也是敵人,在這三支軍隊當中,實力最弱的是秦之豹一方,其次是沙漠軍,最后才是許凱歌的人馬。
許凱歌到底想干嘛,秦之豹沒有想通,但是,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兒。
表面上看,沙漠軍才是最大的敵人,而實際上,許凱歌才是最大的敵人,這該如何是好呢,秦之豹一時之間,一籌莫展。
湯義看了看秦之豹,又看了看沙漠軍,最后瞥了一眼不遠處的許凱歌,緩緩地開口道:“三公子,要不要打?”
秦之豹聞言,反問道:“打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