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元魁記得,在他入京的時候,炎武帝曾經在御書房單獨召見了他,又問了他同樣的問題:“東海城可有什么變化?”
殷元魁的答案依舊,不過,這一次,他著重的說了許一凡在東海城的事情,炎武帝聽完之后,神情恍惚,沒有言語什么,這讓殷元魁心中開始有了某些猜測。
在見完炎武帝,殷元魁開始準備西征的時候,他慢慢的回過味來,炎武帝當時要問的,可能不是東海城有什么變化,他真正想問的是許一凡。
只不過,這只是殷元魁的猜測而已,等到他開始西征,連下六國,遭遇到西域方面的頑強抵抗之后,許一凡開始慢慢出現在他的視野當中。
去年冬天的那一批糧草被服,還有西征時候,無往不利的軍備,都讓殷元魁越來越重視這個少年,而今年年初的時候,殷元魁得知身處淪陷的海洲的許一凡,要來西征軍的時候,殷元魁心中的某個猜測,終于被驗證了。
殷元魁跟炎武帝接觸的并不多,但是,殷元魁卻很清楚炎武帝的性格,他不是那種甘愿守成的人,炎武帝是有野心的。
貌似說了一句廢話,沒有野心的人怎么能榮登大寶呢。
只是,炎武帝的野心不單單是成為皇帝,也不單單是守住祖宗留下來的江山,他的野心不在中原,而是在整個天下,這種野心的出現,源于先帝,但是,其萌芽并且茁壯成長,還是源于當年的那場游歷,炎武帝在游歷途中都經歷了什么,知道的人并不多,可也正是那場游歷,讓炎武帝從一個沒有太大野心的人,成為了一個野心勃勃的人,跟大多數有野心的人不同的是,炎武帝的野心都隱藏在他那顆溫文爾雅的臉龐背后。
炎武帝在等一個人,等一個人的成長,這個人是誰,已經不言而喻了,至少,在殷元魁看來,他已經明白炎武帝在等誰了。
從許一凡要來西征軍的那一刻,殷元魁就知道炎武帝等的人是誰了,他曾經的某個猜測,也因此被驗證了,也正因為如此,在許一凡來到康城之后,許一凡在康城的所作所為,他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在某些時候,他還會站在許一凡這邊。
為何?
真的因為許一凡是炎武帝欽點的參將?真的是因為他可能是許淳的兒子?真的是因為許一凡之前為西征軍做的一切?
這些原因有,但并不是主要的因素,真正的原因在于,殷元魁知道,在許一凡來到西征軍之后,他這個大帥雖然還是大帥,可是,西征軍的指揮權卻已經不在他手里了。
太醫隊的出現,看似是沖著解決瘟疫而來的,可是,隨行的人當中,除了廉嘉慶和葛明德這兩個擺在明面上的人物之外,炎武帝真正派來的人卻是慕容濉。
在見到慕容濉的那一刻,殷元魁就明白了炎武帝的用意,不然,之后許一凡做的那些事情,作為一軍統帥的他,豈能讓許一凡如此兒戲。
許一凡在康城所作的一切,如果沒有殷元魁在背后的默許,他能做成嗎?或者說,他能做的那么好,那么完美嗎?
當然不能!
之前,在接到許凱歌叛離的情報之后,殷元魁和李承政,達成了統一的看法,西征軍誰都可以死,唯獨許一凡不能死,如果沒有炎武帝的授意,殷元魁和李承政敢讓寧致遠主動挑起西征軍跟燕王軍的戰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