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陽國作為曾經的十大王國之一,其文化底蘊是相當深厚的,如果不是他們自己常年內訌,大陽國的地位應該能排進前三。
當許一凡來到上陽國的時候,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喧囂和繁華,其次是這里的奢靡,然后是這里的佛門文化的昌盛。
此時的上陽國,跟中原腹地的城池差不多,這里老百姓的生活并沒有因為兩國交戰,而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飯照樣吃,酒照樣喝,該干嘛依舊干嘛,只是,城池內多出了不少身披甲胄的將士而已。
如果是在其他地方,城內驟然出現這么多的將士,多多少少都會引起一些騷亂的,但是,在上陽城內卻沒有這種情況,這里的百姓,對于那些將士,不管是本國的,還是他國的將士,都是漠不關心的,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他們的存在,這跟上陽國動不動就跟下陽國開戰有關。
西域人和中原人的區別不大,無非是身高要高一些,鼻子挺拔一些,眼窩深陷一些,頭發的顏色不同一些,穿著的衣服也不一樣罷了。
但是,整體來說,西域人并沒有中原那些文人描述的那么面目可憎,而上陽城也沒有中原人想象的那么貧瘠不堪,到了上陽城,許一凡反而倍感親切,因為在這里,讓他仿佛回到了二十一世紀的印度,或者是中東。
可能是因為這里的風沙很大,也可能跟這里的燥熱的氣候有關,大多數人的穿著,都跟中原迥異,男子的穿著一般比較簡單,一種類似于無袖夾克的粗布上衣,一條露出腳踝和大半個小腿的褲子,越是有錢有地位的人,他們服飾的材質越好,顏色也越鮮艷,除此之外,他們身上的服飾不多,但是,配飾卻不少。
鼻環、耳環、唇環、手鏈、腳鏈,都是隨處可見的,不過,這里的人,大多數都是赤腳,不過,也有不少人穿著類似于拖鞋的鞋子。
當然了,男人的裝飾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西域的城池內,還能看到兩種男人服飾,一種是露出半個肩膀,身披僧衣,赤腳,一手拿著禪杖,一手托缽的苦行僧,還有一種是全身籠罩在黑色袍子當中,只露出一雙眼睛的貧民,這種黑袍很像現代基督教教-徒身上穿的那種服飾。
不過,這種寬大的袍子,也不是只有貧民才能穿,像一些王公貴族,他們偶爾也會穿這種服飾,不過,他們袍子的顏色不是黑色的,而是黃色和白色。
在整個西域,看到最多的顏色,就是黃色,不管是和尚的僧衣,還是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們都極其鐘愛黃色,這可能跟佛教主調就是黃色有關。
女人的服飾就比較簡單了,跟中原女人很像,就是一席長裙,不過,跟中原服飾有所不同的是,這里的女人的長裙,都是上下一體的,而不像中原那般,分為上衣,下裙、里衣、外衣那么復雜。
西域女人的服飾,往往都比較艷麗,貧民女人穿的衣裙,往往以暗色調為主,比如黑色,比如灰色,這種顏色的衣服耐臟,而身份越高,地位越高,她們身上的衣服越是艷麗,顏色也是越多,不過,其主色調還是以黃色為主。
西域人酷愛黃金,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當年,在西域入侵中原,建立西域王朝的時候,他們除了隨意獵殺和虐殺中原人之外,在進入中原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肆搜刮黃金,其在中原的數百年時間,整個中原的黃金,被這些人搜刮的七七八八,當然,這只是市面流通的。
在西域諸國當中,貧富差距極大,窮的人窮的要死,富的人富得流油,而不管王國大小,寺廟是必不可少的東西,而一國之內的寺廟,往往是最有錢的地方,寺廟越多,裝修的越是富麗堂皇,越能展現一個王國的實力。
在這些寺廟當中,最能凸顯寺廟地位和身份的,往往只看一點兒,那就是佛像的高度,還有佛像的含金量。
佛像越高,證明這個王國越是推崇佛法,而佛像的含金量越高,則證明這個王國的實力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