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昔日的敵人和對手,在沒有絲毫交流的情況下,完成了一次親密無間的配合,而許凱歌也幫許一凡把最大的漏洞給補上了。
就在焚燒這批糧草之前,許凱歌接到了不良人送來的密報,而在密報當中,許一凡簡單了說了他的計劃,而重點是讓許凱歌幫他填補上這個漏洞。
在接到密信之后,許凱歌也是愣了好久才回過神來,他知道許一凡不會按照常理出牌,也猜到許一凡可能會深入敵后搞破壞,只是,他沒想到許一凡會那么深入。
從密報上的信息來看,許一凡的計劃很粗糙,伎倆很拙劣,想要成功,難度很大,不過,根據不良人帶來的消息,許一凡的計劃已經成功了,許凱歌很好奇許一凡是怎么做到的,不過,好奇歸好奇,他并沒有多問什么。
也是在這次行動當中,許凱歌才覺得許一凡是一個年輕人,是一個還需要打磨的年輕人,許一凡的想法很好,也很大膽,可是,想要實施起來卻很難,單憑許一凡那點兒人馬,想要做到肯定很難,而許一凡既然做到了,那就說明,許一凡還動用了其他的力量,至于這個力量是什么,在看到送信人,許凱歌就猜到了。
除了不良人,還能有誰能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事實呢?
如果拋開立場和陣營,許凱歌其實是很欣賞許一凡的,說不定,他們還能成為好友,可惜,命運總是那么的不公平,如果也只是如果而已。
在這次破壞行動結束之后,許凱歌清點了一下他這邊的情況,情況很糟糕。
他現在麾下只有不到五百人而已,其中傷員就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他們遲早都被西域聯軍給吃掉的。
許凱歌身邊的校尉唐陽朔和許高杰,現在也剩下一個唐陽朔了,許高杰已經不在隊伍當中了,他不是戰死了,而是選擇了離開。
對于這件事,許凱歌并沒有說什么,既沒有挽留,也沒有阻攔,因為他知道,他跟許高杰不是一路人。
上次,許一凡跟許凱歌見面的時候,許高杰是打算借機殺死許一凡的,可惜被許凱歌阻攔了,當時,許凱歌說許高杰殺不死許一凡,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都是許家人,按理說,許凱歌和許高杰應該關系最好,陣營應該是一樣的,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許凱歌選擇了燕王,站在了燕王那邊,而許高杰則站在那個人身邊。
看似很不能理解的事情,卻非常合理,對于那些豪閥大家,名門望族而言,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的道理,是人人都懂,人人都會的選擇,選擇有時候意味著機遇,也意味著危險,在事情沒有明朗之前,答案沒有清晰之前,誰也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不是對的,而想要讓一個家族長遠下去,多方下注是最好的選擇。
起初,許凱歌的選擇,跟許高杰的選擇是一樣的,可是,在他們進入西域之后,雙方就出現了分歧,許凱歌只想驅逐許一凡,讓許一凡待在西域就可以了,而許高杰則想殺死他,以除后患。
這種分歧,在許一凡主動跟許凱歌見面,就徹底走向了兩個極端,既然道不同,那就不相為謀,各走各的。
于是,在許凱歌決定去襲擊糧道,開始搞破壞的時候,許高杰徹底的跟許凱歌撕破臉,他選擇了離開,不過,可能是念在親情的份兒上,許高杰臨走時,只帶走了數十人而已從,那是許高杰和他背后的人,安插在許凱歌身邊的人,剩下的人,都留給了許凱歌。
至于許高杰帶著那數十人去了哪里,那就無從得知了,不過,想必應該是回大炎王朝了吧。
對此,許凱歌沒有說什么,如此也好,徹底的分割也挺好的,將來如果出現了問題,至少他們許家還能幸存一部分人,至于是誰幸存下來,那就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