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這段時間,長安變得格外的喧囂和熱鬧,或許,長安本來就很喧囂,只是這段時間,它因為某些人,某些事兒,喧囂增加了幾分而已。
慧法小和尚的佛法高不高,世人不知道,但見過他的人,都知道此子長得是真好看,那锃光瓦亮的小光頭,宛如女子般清秀的長相,還有那身雪白的袈裟,都將其襯托的無比的超凡。
都說人靠衣裳馬靠鞍,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慧法真的很超凡,每天去聽他講經說法的人很多,其中,又以女子居多,聽不聽得懂,沒有關系,只要看到人就足夠了。
一個王朝的風氣,往往跟一個王朝的制度有直接的關系,就像大炎王朝崇文尚武,從其建國開始,這種風氣一直影響著每一代人,很多人想要出人頭地,從文,從武都是可以的,兩者并無高低貴賤之分。
再比如前朝,大秦王朝,就是崇武抑文,從其統治中原開始,一直到其走向末路,這近千年來,大秦王朝的戰火從未停止過,雖然名義上中原歸秦朝統治,可實際上,整個中原被切割成了無數塊,有很多諸侯和王國存在,完全是一種藩鎮割據,諸侯并起的時代。
當年,大炎王朝只是中原東北的一個小小的王國而已,或者說,它連王國都算不上,勉強能稱之為一方諸侯,一個在邊關鎮守數百年,跟敵人廝殺了數百年的族群。
如果尋根溯源的話,炎高祖的祖上曾經還是前秦的將軍,其最高的官職做到了大將軍,當然了,前秦的大將軍并沒有大炎王朝那么之前,一個雜號將軍都敢自稱大將軍。
可能沒人知道,或者說沒人敢提起的是,現如今大炎王朝皇室一脈,其實是流徒,他們是被前秦流放到東北,直面北蠻的邢徒。
在前秦建國,一直到其后期,前前后后,曾經多次遷徙人口去往東北,每次遷徙的人口也不盡相同,多的時候有幾十萬,少的時候有幾萬,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罪人之后。
罪人,這是一個貶義詞,也是罪惡的代名詞,至于他們到底犯了何罪,罪過到底是什么,很難一言概之,因為說他們有罪的,不是王朝的制度,不是百姓,而是那些位高權重的武將和宦官,他們說一個人有罪,那這個人就有罪,不單單他自己有罪,他的家人,他的親朋好友,他的家族都是有罪的。
大秦王朝不是統治期間最混亂的王朝,相對于北蠻、西域這些異族人入駐中原,建立起來的王朝而言,大秦王朝還是相對比較安穩的,可如果拋開那些異族人建立的政權,單單只談論中原人自己建立的政權,秦朝統治時期的混亂,不敢說穩居第一,至少可以排進前三。
至于第一是誰,毫無爭議的自然是武朝了。
秦朝因為尚武,武將在朝中具有很高的話語權,在很多治國方針和策略上,武將的話要比文官有用的多,而這也導致,秦朝的征戰從開國到滅國,他們始終都在征戰當中。
歷史上,秦朝發生過無數次藩王謀反,武將謀反,內地起義,其次數之多,頻率之高,讓史學家都不由得咂舌,而更讓人津津樂道,倍感好奇的是,不管叛亂再如何的頻繁,秦朝的統治始終都在,而且統治了中原數百年,才被推翻,走向末路。
人們對秦朝的印象比不算好,除了跟其統治期間,戰火不斷有關,最重要的是,賦稅很重,兵役、勞役也很重,;另外就是尋常人家想要出人頭地很難,現在人們常說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放在秦朝實用,卻也不那么實用,武將才是高于一切的存在,而一個人想要出人頭地,成為軍人是最好的選擇,而想要依靠戰功走向巔峰,那就需要持續不斷的戰爭,才能做到,而如此一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就出現了。
武將越是想要出人頭地,就越是得發動戰爭,而越是發動戰爭,百姓就過的越苦,周而復始,循環往復。
但是,秦朝也并不是一無是處,秦人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地方,在于他們尚戰,也善戰,作死也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