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秦朝末期的時候,有文官和武將選擇投降大炎王朝之外,在其統治的數百年時間里,秦朝無降者。
縱觀歷史,遍讀史書,就會發現一件極有有意思的事情,從第一個王朝武朝建立一來,一直到大炎王朝,其中王朝眾多,而唯一舉國上下無降者的,只有兩個,一個是武朝,還有一個就是秦朝。
武朝沒有降者,所以武朝被滅之后,武夫一脈直接被踢出了修行體系,成為了僅高于江湖人的匹夫而已,秦朝沒有降者,所以秦朝在滅之后,他們只能退居南夷,茍且偷生,最終消亡在歷史的長河當中。
但是,不管人們愿不愿意承認,或者說想不想承認,武朝也好,秦朝也罷,他們最強大的地方,就在于他們敢死。
在秦朝建立王朝之前,與諸國首戰,風雨飄搖之際,秦人無降者,與北蠻作戰,秦人無降者,跟荒人作戰,秦人無降者,跟西域人作戰,秦人無降者,跟海外蠻夷作戰,秦人無降者,跟南夷人作戰,秦人無降者......大秦建國數百年,慷慨赴死之輩數不勝數,說死就死之人比比皆是。
秦朝在歷史上,曾經留下了幾筆濃墨重彩的痕跡。
秦朝建國之初,四方剛剛平穩,百廢待興之際,北荒派遣一位使者,進入中原,抵達長安,挑釁秦朝,秦太祖一怒之下,冒天下之大不韙,不顧滅國風險,耗盡國力,展開了歷史上最遠的一次北伐。
要知道,當時的秦朝剛剛建立,正是需要休養生息之際,而北荒那個時候,也正是兵強馬壯,連北蠻對其都要退避三舍的存在,可秦太祖還是一意孤行選擇北伐。
這場仗,從決定打,再到開打,然后再到結束,前前后后用了近二十年時間,在此期間,秦朝換了三位皇帝。、
當戰爭的號角吹響,無數的秦軍開始開拔,那時候的秦朝全國的軍隊加起來,也不過區區百萬而已,可是,為了這次北伐,秦朝整整動用了八十萬的軍隊,征集了數百萬的農夫徭役。
秦太祖御駕親征,死于北伐途中,太子于軍中繼位,其根本都沒有回長安繼承大統,在其剛剛繼位,就繼續帶兵北伐,一路橫推過去,直接打穿整個北蠻草原,兵峰直指北荒。
第二任皇帝,死在了北荒邊境,其弟繼承皇位,也是在軍中繼位,繼續北伐。
這一戰,北蠻被打的七零八落,秦軍所過之處,北蠻紛紛避讓,這一戰,北荒被打的逃亡極北之地,至于北荒首領的首級,被秦軍從北荒帶回長安。
這一戰,死了很多人,北荒近乎滅族,北蠻部落十去七八,但是,傷害最大的還是那八十萬秦軍,八十萬的秦軍,最終活著從北荒回到中原的,至于八萬人左右,有數十萬人客死他鄉。
可是,損耗如此之大的秦朝,在很多人,尤其是后世人看來,根本不值得去打的這一戰,卻在秦人眼中,認為它是值得的。
那時候,秦朝建國不久,各方諸侯和藩王才剛剛平定,此時各種起義和反叛,還沒有徹底平息,就開始北伐,實屬不智,而且還是皇帝御駕親征,在北伐北荒的近二十年的時間里,皇帝不上朝,可整個王朝卻運轉自如,堪稱奇跡。
在秦太祖北伐的時候,不是沒有人反叛軍想要趁機攻克長安,繼承大統,可是,卻無人選擇這么做,不是那些反叛軍的將領不想這么做,而是那些中低層將領,還有那無數的士卒,用他們訂立在原地的步伐,默默地告訴這些將領,他們的選擇。
朝堂二十年無皇帝出現,可中原卻維持了近二十年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