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之后,就是冬天,趁著現在水源還充足的情況下,神機營又在很多高地之上,修建了不少水塔,用來儲水,雖然這樣做,不能保證所有人在冬天都有水用,可至少不會出現,在冬天無水可用的尷尬境地。
為了未來的戰爭局勢,也為了改善西北的居住環境,在前線將士們浴血奮戰的時候,后方開始實行,深挖井,大修路,廣積糧的政策。
人之所以是世界的主宰,是因為他們懂得改變自己,也懂得改變環境,更懂得利用環境,前往不要小看人類的創造力。
現在的西沙兩洲,可謂是人人都有事情做,而且是做不完的事情,沒有鐵血命令的威懾,也沒有工錢可拿,可是,不管是老人,婦女,還是孩子,都干的很開心,也很賣力,因為他們很清楚,他們做的每一件事,不單單可以改善他們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改變很多人的命運,同時也可以讓前線少死很多人。
生活在底層的百姓,是最可憐的,也是最可敬的,對于他們而言,他們一生的追求,往往都不高,無非是在吃穿住行四個字上下功夫而已,只要吃得飽,穿的暖,有房子居住,出行方便,那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那就是好日子。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老百姓就是水,縱觀歷史,很多農民起義,并不是這個朝廷多么的腐朽,也不是皇帝的多么的昏聵,甚至都不是奸臣當道,苛捐雜稅沉重,而是因為他們活不下去了,當一個人連活著都成為奢望的時候,那還怕死嗎?
翻閱史書,再看看那些農民起義,為何占據了人數巨大優勢的他們,最終的結局往往都是失敗呢?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活不下去了,所以他們選擇了奮起反抗,而只要他們看到一點點活下去的希望,那么他們就會選擇停下,哪怕這種希望還是會死很多人,可只要有,那么他們反抗的決心就會少很多,當然,那些野心家除外。
所以說,老百姓是最善良的一群人,也是最容易滿足的一群人。
在炎軍的后方,經常可以看到這么奇怪的一幕,一群半大不大的孩子,卻指揮著大量成年人做事兒,而且每個人看到他們都無比的尊敬,這種尊敬跟身份無關,跟地位無關,也跟權利無關,這是發自內心的尊敬,因為他們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而他們又是被那個男人,不,是那個少年改變的。
絕大多數人都不清楚,這群普遍只有十四五歲的孩子,在兩到三年前,他們過的是什么樣的生活,他們大多數人,不是乞兒,就是棄兒,相對于這些還有家庭,還能勉強吃飽穿暖的百姓,他們才是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
他們的世界是一片黑暗,目之所及,看到的除了黑暗還是黑暗,沒有一點點光明,盡管,他們生活在烈日之下,可是,他們能感受到的,除了冰冷還是冰冷,除此之外,就是那無處不在的濃濃惡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許一凡并沒有給他們太多物資上的東西,可教會了他們很多東西,盡管這些東西,在這個世界很難實現,可卻給他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或者說,許一凡幫他們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走到了奮斗的目標。
千年暗室,一燈即明,其到底是什么樣子,無人說得清楚,可在這群孩子眼中,他們的世界不再只有黑色,還有其他的顏色,許一凡照亮了他們的世界,而他們也選擇去照亮別人的世界,這算不算一種另類的反哺呢?
在神機營的學生出現之后,他們年齡雖然不大,大多數都是沒有官職在身,可是,他們說的話,往往比一洲刺史說的還管用,這不是什么夸張的言語,而是事實。
如果時間允許,如果條件允許,玉門關外的西北三洲,只要給他們二十年時間,不,十年時間,甚至可能更短,這三洲之地,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盡管這里依舊會很貧瘠苦寒,可至少會比原來看老天爺臉色吃飯,要強上很多。
也是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名字,在西北三洲廣為流傳,而他就是許一凡,多數都沒有見過他,不知道這個男人到底長什么樣子,他們只是聽說過這個男人,可這不妨礙他們發自內心的尊敬他,崇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