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關城之后,道路就變得無比的通暢起來,雖然使團隊伍的人數不少,可攜帶的輜重不多,使團每到一個地方,就有人提前安置好一切,這些事情無需許一凡操心,自然有人去做。
在抵達靈洲之前,許一凡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李承德的馬車之上,二人時而閑聊,時而飲酒作樂,下下棋,打打牌,作作畫,日子過的也算悠閑。
在冬至那天,隊伍在一處驛館休整,下車之后,許一凡要來了不少食材,親自和面剁餡兒,包了一頓餃子,還做了湯圓和燒臘,使得這支在風雪天也要趕路的隊伍,在旅途當中也過了一個冬至。
雖然是風雪天,可隊伍的前行速度不慢,只過了四天時間,就抵達了靈洲城。
靈洲城還是一如既往的繁華和熱鬧,因為接近年關,很多人都在為過年做著準備,因為西北那邊正在大建設,很多去往西北的商隊,都會在靈洲城這邊歇息,這也給靈洲城帶來了很大的利益,不說別的,單單就靈洲城的客棧,幾乎天天爆滿。
當然,許一凡他們來了靈洲城,自然有驛館客棧給他們居住,在隊伍進入靈洲城的時候,靈洲刺史更是親自來迎接,對方如此做派,自然不是沖著許一凡而來的,而是奔著小王爺李承德來的。
靈洲刺史得知李承德要來靈洲城的時候,直接把刺史府騰了出來,讓李承德入住,只是,李承德沒有答應,他只是入住了一個叫沁園的大庭院。
沁園的主人是一個叫衛子晉的豪門大戶的府邸,算是靈洲城最有錢的人家之一,在得知李承德要入住沁園,衛子晉在短短一個時辰之內就搬離了沁園,掃榻相迎,迎接李承德的到來。
衛子晉年齡不小了,現如今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別看他年齡不小了,可身子骨還十分的硬朗,據說此人喜愛吃肉,頓頓要有肉,無肉不歡,另外,有傳言說,衛子晉老當益壯,寶刀未老,都六十多歲的人了,還能夜御二女。
按理說,有著這種生活惡習的人,怎么也是一個大腹便便的胖子,可當許一凡見到此人的時候,發現衛子晉并不胖,當然也不瘦,身高中等,體型中等,保養的極好,若不是那一頭銀發暴露了他的年紀,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六十來歲的老人。
在馬車抵達沁園的時候,衛子晉帶著祖孫三代人,跪倒在地,行那三拜九叩的大禮,這讓旁人很是詫異,然而許一凡卻并不感到意外。
衛子晉雖然落戶在靈洲,可他的祖籍卻是薊州,其祖上原先只是薊州的一個小門小戶,家底算不得殷實,不過跟越王府走得近,幫助越王府生財,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從一個小門小戶逐漸做大,然后就離開了薊州,來到靈洲扎根,而李承德選擇沁園,顯然不是沒有一番考量的。
衛子晉一家世代從商,其家底十分的殷實,哪怕是作為一個外來戶,可在靈洲城內,衛子晉所在的衛家還是首屈一指的富貴人家,在之前西北戰局膠著,瘟疫肆虐的時候,衛家出力不少,運送了大量的物資進入康城,至于這背后有沒有越王的授意,那就不得而知了。
面對行此大禮的衛子晉,包裹嚴實,走出馬車的李承德,只是瞥了衛子晉一眼,就徑直進入到了府邸當中,而衛子晉卻沒有絲毫的怨言和不滿,連忙招呼人幫忙。
沁園很大,房屋眾多,安排使團的人入住,絲毫沒有什么問題,當然,大部隊肯定不可能入住沁園,他們自會有人安排。
在諸多房屋院落當中,李承德選擇住在名叫芭蕉塢的院落當中,而慧緣一行人則被安排在靜塵室的院落當中,而許一凡則毗鄰住在麒麟苑的院落當中。
對李承德了解的人都知道,這位年齡不大的小王爺,最希望的就是芭蕉了,只是,芭蕉一般生長在南方,性喜溫暖,耐寒力差,在北方和西北極難看到,即便有,也異常的珍貴,可是在薊州的越王府內,就有一個芭蕉苑的院落。
芭蕉苑內種滿了芭蕉,單單為了讓這些芭蕉長期存活,每年都需要花費不菲的銀兩,而李承德最喜歡在下雨天,或者下雪天待在芭蕉苑內,聽那雨打芭蕉之聲。
衛子晉顯然對這位小王爺的脾氣秉性相當的了解,在李承德到來之前,就第一時間弄出了一個芭蕉塢,由此可見,衛家的財力之雄厚。
李承德的到來,對于靈洲官場而言,自然是一場盛事,有不少官員在李承德剛剛入住沁園,就遞交了拜帖,只是,對于這些官員的拜訪,李承德一個都沒有見,而理由也很簡單,身體抱恙,需要靜養。
對于李承德,因為知之甚少,很多人都不清楚他的脾氣秉性,在被婉拒之后,這些官員也都識趣的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