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凡一行人在靈洲城只待了不到兩天,就再次啟程。
因為入城的時候,是靈洲刺史親自前來迎接的,而臨走時,自然也是他親自去送行,只是,面對如此殷勤的靈洲官員,李承德并沒有如何領情,只是對衛子晉,說了一句:你可以滾回薊州祭祖了。
短短一句話,就讓這位掌控著靈洲三分之一還多的商人,淚如雨下,千恩萬謝一番,為了表達自己的謝意,更是拿出了無數奇珍異寶,如果不是其府中沒有適齡的女子,估計這位衛子晉會把給李承德送一堆美女奴婢過去。
只是,衛子晉送的這些東西,李承德都沒有要,他只是臨走時,從沁園那棟藏書頗豐的藏書樓內,挑選了數套珍本孤本帶走,而衛子晉不但沒有感到不妥,反而覺得很榮幸,如果可以的話,他恨不得李承德把這些衛家用了數代人,辛辛苦苦搜集而來的書籍都帶走。
在李承德走后,沁園徹底的空了下來,衛子晉一家人并沒有再次入住,而是在距離沁園不遠的地方,又弄了一套別苑,除此之外,衛子晉更是在李承德他們進入靈洲城之前,就拿出一大半財產,購買大量物資,送往西北,如此大手筆,直接把靈洲城大大小小的商人給看傻眼了,而在李承德走后,很多人才慢慢回過味來,感覺直接錯失良機,拍馬屁沒拍對地方。
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靈洲衛家跟薊州越王府是什么關系,其實,兩者之間的關系并不大,充其量就是衛家以前是越王府的奴仆,靠著無數代人辛辛苦苦在越王府做事,積攢了一定的財富,然后做大做強,最后離開薊州,在外發展。
若是別人有這等背景,在離開薊州之后,還不橫著走啊,可衛家并沒有,在過去的無數年里,衛家從未對外吐露過衛家跟越王府的關系,完全是靠著自己的努力走到現在的,而其每年都會給越王府孝敬一大筆銀子,只是這筆錢,越王府從來沒收。
直到七十多年前,衛家在外從商,招惹到了勢力非常龐大的人,在那場博弈當中,衛家差一點兒就慘遭滅門,衛子晉的爺爺當時還活著,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好搬出了越王府,事情這才得以解決。
當然,這也給越王府招來了麻煩,雖然只是小麻煩,卻也耗盡了衛家跟越王府的情誼,在那件事解決之后,薊州在無衛家,而這件事,也讓衛家老爺子抑郁不已,在其晚年的時候,他攜家帶口,想要回薊州,卻被驅逐出境,最終病死在回靈洲的路上。
從那之后,衛家最想做的事情,不是如何賺取更多的財富,因為現如今的衛家,已經是商賈大家了,衛家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歸薊州。
之前,李承政跟隨西征軍,進入西北作戰的時候,衛子晉就曾經找過李承政,可惜吃了閉門羹,這次李承德出現,衛子晉也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希望能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夠重回薊州,沒想到,這次還真的成了,因此,在李承德說完那句話之后,衛子晉哭得像個孩子一般。
人活一世,不管年輕時候如何的風光,等到年老之后,最心心念念的事情,還是落葉歸根。
隨著衛家靠山的暴露,人們對越王府這個略顯陌生的藩王,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一個從越王府出來的奴才,就能掌控一洲近半數的財富,其影響力之大可想而知,而整個炎朝有三十六洲,其中有多少商賈大家是從薊州走出來,誰能說得清楚呢?
不過,這些對于衛家,對于靈洲官場的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事情,可在李承德和許一凡他們眼中,只是一件小事兒而已。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眾人除了趕路還是趕路,其中經過,乏陳可述。
伴隨著冬至而來的一場小雪,有些雷聲大雨點小的意思,雪只下了一天一夜,就停歇了,接下來就是淅淅瀝瀝的冬雨。
小雨紛紛,道路濕滑,給本來就著急趕路的隊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不過,總體而言,也不算多大的麻煩。
從靈洲城出發之后,許一凡就沒有跟李承德待在一起了,他現在很忙,忙著練刀和練拳,每天都把自己折騰的十分狼狽,有種自討苦吃的意思,更像是臨陣磨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