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府。
大炎王朝建立王朝近千年,敕封的國公不少,尤其是在開國期間,還有五百年前的那次九子奪嫡之后,是敕封國公最多的兩次,最巔峰的時候,國公人數有十人之多。
不過,這些國公被敕封之后,要么因為參與了一些不該參與的事情被株連丟失爵位,要么是家中青黃不接,兒孫無力,爵位逐代遞減,最終成為普通之家,還有的則是直接被覆滅了,能夠延續至今的國公家族,滿打滿算也不會超過三個,而鄜國公便是其中之一。
鄜國公唐家出自薊州,崛起于鄜洲,家族延續了近七百年,很多人都以為鄜國公府是建立在鄜洲城最中心的位置,其實并不是,鄜國公府位于西城區。
最開始的時候,唐家還不是鄜國公的時候,其府邸建立在西城區的郊區,距離西城門就是幾步路的事情,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在鄜洲城西城門之外,距離鄜洲城大約三十里的地方,駐扎著一支三萬人的鄜洲軍,既是用來拱衛鄜洲城,又是可以直接入京的軍隊。
鄜洲軍并不是個例,以神都長安為中心,除卻長安內的各大守衛軍,禁軍之外,像鄜洲,蒲州,金州和梁州,都有各自有一支人數在五千到五萬人不等的軍隊,這些軍隊都是炎軍精銳當中的精銳,每三到五年,就會從各大邊軍的精銳當中抽調,進入這四個地方軍隊,而掌控這四支軍力的,都是對皇家無比忠誠的武將,而且還不是世襲制的。
另外,這四支軍隊外人不可能調動,別說是兵部尚書了,就是仆射大人都不一定能夠調動,這四支軍隊只認虎符不認人,而這些虎符的持有者,只有歷代的帝王。
鄜洲、蒲州、金州和梁州,距離長安最近的不是鄜洲,而是蒲州,在蒲州城和長安城之間,常年駐守著一支五萬人的軍隊,這支軍隊是當年跟隨炎高祖從東北起兵,一路打到長安的嫡系部隊當中的后代,其中不少都是李氏宗親的后裔,當然是同姓同宗,但是沒有多大血緣關系的那種,人稱武衛軍。
武衛軍的將士,除了是李氏宗親之外,還有很多功勛之后,另外都是那種家世清白的良家子弟,大部分都是出自東北李氏的老家,是四支軍隊當中,忠誠度最高的軍隊。
除了武衛軍之外,在位于京城西南方位的梁州城附近,有一支人數只有八千的孤兒軍,而所謂的孤兒軍就是字面意思,軍中武將到士卒,從上到下,基本都是孤兒。
在皇權時代,每年都會發生很多天災人禍,導致百姓流離失所,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朝廷除了撥款賑災之外,還會以工代賑,以兵代賑等方式,孤兒軍的孤兒大部分都是全國各地搜集而來的。
在四支軍隊當中,人數最多,兵力最強的當屬武衛軍,但是,戰力最強,最能打,最敢死的軍隊還是孤兒軍,之后才是鄜洲城的鄜洲軍和金州的紅盔軍。
其中紅盔軍的人數最少,只有五千人,但是都是善于長途奔襲的軍中老卒,往往都是從各大邊軍當中的斥候軍當中挑選出來的,其戰力僅次于孤兒軍。
鄜洲軍編制人數僅次于武衛軍,但卻是四支軍隊當中墊底的存在,最初的時候,鄜洲軍的編制不多,只有八千人左右,其兵源除了來自各大邊之外,主要還是從中原腹地挑選的士卒,戰力不俗,堪稱精銳,但是跟真正的精銳比起來,還是稍遜一籌。
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鄜洲軍的編制逐漸增多,從之前的八千人逐漸增加到三萬人,唐家在離開薊州之后,就進入鄜洲軍,一步步崛起,才在五百年前執掌鄜洲軍,恰逢九子奪嫡的事件發生,上演了一幕帶兵進京勤王的戲碼,從而一飛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