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六號。
又是一次大朝會,滿朝文武早早的起床,于天色晦明交集之時,紛紛離開高門府邸,去往御道,來到皇城之外匯集,準備上朝。
長安很大,皇宮更是占地極廣,傳聞皇宮內房舍九千九百九十九間,事實上,真正的皇宮內沒有如此之多的房舍,真實的房舍大約有三千余間,可即便如此,也可以看出皇宮之大,而民間傳說的皇帝后宮佳麗三千,也來源于此。
長安城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外城、內城和皇城,外城只要是很多貧寒之家,或者外來人員居住的地方,內城一般是長安本地人和滿朝文武居住辦公的地方,至于皇城自然無需多說。
長安城是六朝古都,前前后后經歷了十余次的擴建,最早一次是漢朝的時候,之后每一個定都長安的王朝,都在其統治期間對長安城進行擴建,而到了大炎王朝的時候,長安城先后擴建了兩次,這才有了現如今人們看到的長安城。
人們常說的三省六部,就緊鄰著皇城建立,左文右武,依次設立,而在這些府衙之后,才是各大街市和府邸,以供滿朝朱紫貴居住,凡是能夠在這些街市購買府邸的人,無一不是既有錢又有權的人,不過,這些府邸大部分都是皇帝賞賜給那些文武大臣居住的。
每年,這些府邸都會更換主人和姓氏,其中荒廢的府邸也不在少數,其中就包括曾經聲名顯赫的許府,當然,此許府非彼許府,一個是大柱國的府邸,一個是五品參將的府邸,二者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從這些街市到皇城門口,有一條御道,御道極長,總計十八里,取那二九之數,是自武朝以來,歷史上最宏偉壯觀的一條中軸,而分布御道兩側的建筑歷史更是悠久,比歷代王朝還要厚重幾分。
此時,天還未明,在御道兩側就停滿了各式馬車,馬車旁邊站滿了奴仆雜役,在那寒風當中瑟瑟發抖,卻無人交談,做奴仆的就該有做奴仆的樣子和覺悟,要知道,這條近二十里的御道之上,可有無數雙眼睛盯著他們呢。
為官之道就是做人之道,馬車的樣式、規格都是極有講究,而停放馬車的位置,更是如此,按照官職大小,勛爵高低,官職越高,馬車自然越是靠前,位置是絕對不能錯的,稍有不慎,那就會在無形當中得罪人的。
那些朝中重臣,每次上朝的時候,往往都是踩著點來的,而那些沒有跳過五品這道門檻的官員,就得早早趕到,而這些官員居住的地方,往往都距離皇城極遠,需要提前一兩個時辰起來,趕到這里等候著。
住在內城的還稍微好些,尤其是那些住在外城的官員,他們需要等待內城的城門打開之后,才能進來,而趕到之后,更是需要步行數里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人們常說長安居大不易,不是什么空話。
乘坐馬車前來上朝的人,分為兩個極端,一種是四品以上的官員,這些都是朝中重臣,乘坐馬車是彰顯他們的身份,還有一種則是六品以下的官員,這種官員往往都是距離皇城極遠的官員,必須乘坐馬車,不然就趕不上上朝時間,至于介于這二者之間的官員,看心情而定,可以乘坐馬車,也有選擇步行來的,畢竟,這種官員往往都是不上不下的存在,彼此之間官職差不多,權利也差不多,很難說誰更大一些,若是乘坐馬車前來,因為一個位置而發生爭執,不管輸贏如何,都有些得不償失。
上朝這件事,因為朝代不同,在位的皇帝不同,規律也不同,最勤政的是漢朝皇帝,在漢朝的時候,可沒有小朝會,大朝會之分,上朝就是上朝,一個月除了三天休沫日不用上朝之外,剩下的二十余天都得上朝,坐值的時間還極長,從卯時開始一直到酉時結束,整整十四個小時,有時候遇到緊急情況,加班那是肯定的,這可比九九六還要變態的制度。
在漢朝的時候,大部分的官員基本都是吃住在衙門,只是在休沫日的時候,回家一趟,其中心酸不足為外人道也,當然,百官如此勤政,皇帝也無比的勤政,其中漢惠帝更是創造了一個至今無人打破的記錄,連續三年不放假,天天上朝,他如此,百官亦是如此,不過,漢惠帝也是漢朝諸多皇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一共只有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