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盟主大大50638223的打賞,在新的一年,愿大佬歷遍山河,人覺得人間值得,愿大佬功成名就,依然肆意灑脫。】
-------------------------------------
鎮子小有鎮子小的好處,街里街坊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無論發生什么事情,呼喝一聲整個鎮子的人都知道了。
無論在什么地方,總有一些備受人關注的人,也有一些總是被人議論的人,當然也有被人厭惡的人,家長里短,閑言碎語,是小地方的特色。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王寡婦就是那個經常被人議論,也總是被人惦記的人。
王寡婦不姓王,她丈夫姓王,婦隨夫姓是很正常的事情,老王是安民鎮的原居民,家庭很是富裕,在安民鎮這個小地方,也有一座大宅院,不敢說跟大城池那些人比,在安民鎮至少是一個高門大戶,殷實之家,只可惜,九代單傳,到了他這一輩,算是徹底斷了香火。
老王有一個相對文雅的名字,王智淵,至于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無人知曉,王智淵父親在世的時候,鎮子上的人稱呼其為小王,當其父親去世之后,小王也就變成了老王。
說起王智淵一家,鎮子里的人都是搖頭嘆息,覺得家門不幸,娶了一個克夫命的媳婦,不過,除了嘆息和背后議論之外,沒人愿意主動靠近王家。
在鎮子里生活了一輩子的人,有幾個代代相傳的禁忌,鎮子東邊的荒山不能去,鎮子后山的太行山不能深入,鎮子口的老槐樹不能動,還有就是王家不能靠太近。
至于緣由是什么,老人們從來不解釋,因為他們的祖輩也是這么告訴他們的。
王家在安民鎮是數一數二的大戶,可人丁凋零,從王智淵祖上開始,王家都是代代單傳,王家在鎮子里有田地,卻從來沒有種植過,都是租給鎮子里其他人種植,租金不多,甚至可以說沒有,而對于任何一個家庭來說,耕種是最重要的生活來源,可王家卻不是,他們一家人的吃住似乎是無窮無盡一般,或者說,他們家的吃穿用度全都靠買,而這錢怎么來的,也沒人說的清楚。
王智淵在十六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安民鎮,有人說他是去參加科考了,也有人說他是參軍入伍了,還有人說他是闖蕩江湖,甚至有人覺得王智淵是去修行了,可真相到底是什么,沒人知曉。
王智淵是被母親一手帶大的,他爹一年到頭都在外面,不知道忙些什么,在其八歲那年,他爹回來了,不過是被人抬回來的,一個紅漆棺材,在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放在了王家的家門口。
老王死了,沒人知道他是怎么死的,甚至沒有人知道老王回來了,只是在看到老王家門口掛上了白燈籠,他們才知道老王家出事兒了。
不過,鎮子里的老人已經習慣了,王智淵的父親是這樣,王智淵的爺爺也是這樣,都是離開家鄉,然后橫死在外,尸體被人送回來,一代又一代,都是如此。
王智淵的母親是一個很漂亮的女人,也是一個很守本分的女人,這個女人長的柔柔弱弱,很有江南女子的風情,說話做事有規有矩,顯然是出身大家,可這樣的女人卻跟著王智淵那個粗鄙的老爹來到了安民鎮這個小地方,不知道是王智淵父親艷福不淺啊,還是那個女人的不幸啊。
王家似乎有個習俗,男子在十六歲之后,就需要離開安民鎮,然后帶個女人回來,每一代都是如此,王智淵自然也不例外,十六歲離家,二十四回來,走的時候是一個人,回來的是兩個人。
可惜,王智淵第二年就死了,同樣是尸體被放在紅漆棺材當中,被送了回來,而他帶回來的那個女兒,肚子不爭氣,并沒有給其留下一兒半女。
在王智淵死后的第二年,鎮子上就來了一個瞎子老頭,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在那個風雪夜,第一個選擇接納這對爺孫的,也是王家,不過,從始至終,許一凡和孫瞎子都沒有進過王家的大門,似乎鎮子上的其他人也沒有人進入過王家的大門。
許一凡小時候見過王智淵的母親,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女人,如果放在長安城或者東海城這些地方,只能說一般,可放在安民鎮這個地方,那確實是一個大美女。
婦人很慈祥,跟人說話細聲細語的,對待孩子很有耐心,不過,她在許一凡五歲的時候,就突然失蹤了,很多人都說是王寡婦克死了丈夫,又克死了婆婆,甚至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覺得是王寡婦謀殺了婦人,尸體就埋在院子里,但并沒有證據能夠證明這些。
王寡婦的年齡并不大,她來安民鎮的時候,好像才十五六歲,十多年過去了,也才三十出頭而已,王寡婦人長得好看,胸脯大,腰肢細,屁-股也很大,用鎮子婦人的話來說,這是一個生兒子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