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高麗半島一事,我們不希望出現動蕩的局面。
一個和平穩定的高麗,對于雙方,都是有益的。”
十分官方的話術,全琫準也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調調。
按照鐘國仁的說法,似乎是在指責東學軍。
畢竟他們和戊申戰爭,存在著莫大的干系。
對于鐘國仁的態度,將領因為外賣建立起來的好感,此時也不免掉落了不少。
你這位鄰居縱然強大,但是對周遭漠不關心,讓人憤憤。
冷漠!無情!
高麗好歹也是大金的屬國。
既然你替換了大金,是神州大地上的正統,那么你就應該視高麗為屬國才對。
屬國有難,上國怎能見死不救?
鐘國仁自然看出了東學軍將領們的不滿,這些行伍之人,在政治上,實在是太簡單了。
而全琫準并沒有因此而惱怒,畢竟他前往安東,便是寄希望從這個鄰居這里,尋求到幫助。
或許是利益不夠,亦或是其他什么的。
商議,本來就是“商”和“議”。
不可能因為一句話,一棍子,就定上一個調子。
全琫準言明道:“高麗王朝的腐朽,讓底層人民苦不堪言。
列強的欺壓,更是讓我等怨聲載道。
李熙、金玉均,勾結東瀛,壓迫高麗百姓,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否則我東學派,也不會一呼百應,拉起如此聲勢浩大的義軍。
我等,是站在百姓一方的。
如同貴國一樣,我等是為百姓謀福利。
我們希望逐滅倭夷、盡滅權貴。
還百姓們一個天下太平,一個朗朗乾坤。
如若鐘先生因此指責我等,是禍亂高麗之源。
恕在下冒犯。
我等是為天下蒼生,為大公,為太平。
哪怕我等因此成為罪人,我等也會義無反顧的向壓迫在我等頭上的封建和外國侵略者發起反抗!
哪怕我等最終生死而敗,但是至少,我等也撬動了這腐朽王朝的基石。
他日,后繼者,定當以此為基點,撬動整個李氏王朝!”
全琫準說得慷慨激昂,東學派和東學軍這義無反顧,敢于反抗,不畏強權的信念,倒是令人由衷的佩服。
東學軍能堅持到現在,還有10萬人的規模,足以證明東學軍的民心所向。
但是,有時候,未必就真的斗得過強權。
高麗的百姓,還未覺醒。
否則,高麗王朝和倭夷賊寇,終將泯滅在歷史的大潮之中,泯滅在人心所向之中。
鐘國仁微微頷首道:“海夢先生與東學派以及東學軍為百姓、為天下、為大公,在下敬佩。
東學派為百姓之時,乃是屬于高麗內部問題。
改朝換代,乃是時代的選擇。
我方并不會干涉他國內政。
只是我方更加期待一個穩定的高麗,有利于高麗和我方的發展。”
全琫準注意到,在說高麗的時候,鐘國仁并沒有說“貴方”,而是稱呼的“東學派”、“東學軍”。
顯然鐘國仁是暫時沒將高麗和東學派畫作等號。
畢竟高麗的正統,現在是李氏,而非他們東學派,這一點全琫準也表示理解。
不過全琫準也抓住了鐘國仁話語中的關鍵信息。
“高麗內部問題”、“改朝換代”、“時代選擇”、“不會干涉他國內政”。
全琫準腦子快速的轉動了起來,將這幾個詞結合在一起,便是。
東學派領導的東學軍起義,是一場高麗王國內部的政權更迭事件。
雖然隔壁鄰居更喜歡一個穩定的高麗,但是也并不會干涉這個國家正常的政權更迭。
如果東學派勝了,那么自然就是時代的選擇。
再加上鐘國仁之前對東學派信念的贊揚,全琫準多少有點肯定,鐘國仁所表達出來的意思,應該是他們這個隔壁鄰居是支持東學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