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身上還有銀子,誰愿意背井離鄉四處逃難?
可是那六個持刀青壯漢子,分明也曾是難民,可為了生存,他們選擇拿起刀對著同樣是難民的人,這就是人性和世道。
六名持刀漢子顯然引起了公憤,就有年輕一點的難民與他們發生了爭執,卻被其中一人直接揮刀砍倒,尸體掉進了鷹愁澗里的激流中。
這一刀殺雞儆猴,那幫難民頓時禁若寒蟬,再也無人膽敢多說半句話了。
可是他們又不想往回走,回去黔州的話情況只會更糟糕。于是雙方就僵持不下。
就在這時,鷹愁澗又來了兩個和尚。
兩個和尚來到鷹愁澗,見此情形,都不明所以。
于是兩人就上前與六人理論,意圖以道理說服六人。
可有時候要想和別人講道理的話,如果手中有刀,那效果顯然會好得多。
“諸位施主,貧僧已經給你們說了這么多的道理,難道你們心中就沒有絲毫的覺悟嗎?”
開口說話的和尚年紀在四十左右,身材高大相貌堂堂,舉手投足之間頗有幾分佛門高僧的風范。
而另一個和尚卻年紀很輕,看上去也不過就二十出頭的樣子。但其人身形修長儀表不凡,竟隱有寶相莊嚴之相。他一直靜靜地站在中年和尚的身旁,卻有一種不動如山的沉凝氣度。
那六人中似為帶頭人的漢子長著一張國字臉,滿臉絡腮胡子。他等那中年和尚說完,就嘿嘿一笑,道:“大和尚,你說了這么久,我也聽出了幾分道理。我也曾聽別人說釋迦摩尼有割肉喂鷹的典故,既是佛渡眾生,那你就將這些人的過橋錢一并付了,也應該算得上一件大功德了吧?”
中年和尚聞言不由雙眉微動,他沒想到這個相貌粗曠的匪首竟然還知道佛祖割肉喂鷹的佛家典故,當真有些人不可貌相了。和尚雙手合十,低垂雙目,沉聲道:“施主既然知道佛祖割肉喂鷹的典故,那也應當知道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道理。”
那漢子哈哈一陣大笑,接道:“大和尚說得有理。正因為我明白你說的話,所以我才在這里。”
“哦?”中年和尚眉毛微沉,他看著那漢子,問道:“施主此言何意?”
那漢子又笑道:“他們要過橋,是與己方便;我讓他們過橋,是與人方便。而我收一點過橋錢,便也是與己方便。大和尚可覺得有理?”
中年和尚沒想到這漢子竟還會如此巧舌如簧,胡亂歪曲他所說的佛理經義。當下不由神色一變,沉聲道:“還請施主勿要妄言,不可曲解貧僧所說的話。”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