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每個科的老師都公布了這次月考的成績,把試卷發了下去,為了激勵學生,每個班還貼了成績排名表。
大家看過自己的排名之后,就去看其他同學的,誰不是暗暗在較勁呢?可能這也叫良性競爭吧。
排在第一的是云珊,她總分多出本科線一百多分,英語更是滿分。
之前大伙學的外語還是俄語,很多對于英語真的還沒轉過彎來,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剛開始是按比例算分的,但今年開始正式算分。
不少人挺慌的,不過一看到周圍人的水平差不多,大家也就考個二三十分,甚至個位數,也就心態平衡了。
可這會兒呢,竟然有個人一騎絕塵,英語考了滿分,她是怎么做到的?還是普通人嗎?
她從哪里學來的英語?
“云珊跟我一樣是復讀生,她六年前就在這邊上高中了,但你們知道,六年前是沒有英語學科的。”關義江走了出來說道。
對啊,那時候是沒有英語的,這云珊是哪兒打的英語基礎。
“我不知道能不能問問她,她這英語怎么學的。”有同學嘀咕道。
“但她人都沒回學校怎么問?”另有同學說道。
“她為什么不回學校上課?是因為考得好,所以才不用回學校嗎?”
“對的,人家就是因為考得好。”
“唉,人家可能在外面請家教吧。”
“我不知道她有沒有請家教,我家里人去菜市場買菜,倒是見過她幾回在菜市場附近擺攤。”關義江又適時攢了一句。
“她在外面擺攤?擺啥攤?”同學們都驚訝了。
這不是小販嗎?一個要參加高考的人,立志考大學的人,竟然去當小販,這像什么啊?
關義江嘆了口氣,一臉惋惜的樣子,“云同學應該挺聰明的,但就是沒有把全部的聰明放在學習上,我真怕她過段時間,成績會掉下去。”
這話引起好幾個同學的不忿,“仗著自己聰明不努力?難道這是天才不成?要是真聰明咋早兩年不高考,恢復高考都快五年了,她現在還來高考?”
“我都覺得奇怪了,她怎么現在才說回來高考?”
“關同學,她擺攤賣什么?能讓她放棄上課出去做生意,這生意肯定很好了。”
關義江:“賣的是女式服裝,一件要五十到六十塊。”
有人吸了一口氣,“我的天啊,賣得這么貴。”
在這兒的學生很多都是職工家庭,雙職工的話,一個家庭一個月的收入才一百出頭,這云珊賣的是什么衣服,一件就抵得上人家一個月的工資了。
關義江又是嘆了口氣,“我不懂衣服這方面的事,但我知道商店才也賣這個價,她甚至開得比百貨商店還要高,她口才很好,說是什么最新款,廣城進貨,一群人中總有一兩個被她說動會買。哎,我想著,咱們領導干部,為百姓為經濟發展,盡心盡責,勞心勞力,甚至還有倒在崗位上的,一個月工資才那么幾十塊,而一個小小的攤販,倒賣件衣服出去,竟然就賺上干部領導一個月的工資,我都不知道說什么好了。”
有人被煽起了火氣來,“太過分了,她這是騙老百姓吧?那她一個月賣上三五件,那不是賺上別人好幾個月的工資?那還有天理,她知不知道她這樣子跟萬惡的資本家一樣?”
“對,她就跟以前的地主一樣,專門剝削老百姓的血汗錢,有一些見識不足的老百姓,很容易被她哄騙。”
“這種人怎么跟我們是同學呢?我不想跟這樣的人當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