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后雙眼放光,然后點了點頭。
“還有,如果我們利用這大號的孔明燈半夜飛到敵人營地,然后派幾個高手悄悄的摸進敵人主帳把他們的將領給暗殺了,那這仗怎么打?所以說這是個可以改變戰爭的利器。大家記住不要外傳。”
“是,老師。”眾人興奮的點了點頭,他們沒想到這么一個舉動可以改變戰場上的勝負。
“老師,科學技術真是太大厲害了。”高鳳蓮感嘆了一句。
“等你們學好了,發明出更多的新的技術,那才叫真正的厲害。不說別的,就說如果把現在宋大人那《天工開物》里的東西全都做好,大明哪里還有饑荒,哪里還會怕什么建奴,早就把他們出到大東北去了。人家西方紅毛夷為什么能跨過半個地球來到大明?不就是科學技術比我們強么。”
“加油吧各位,我們要努力,用科學技術讓中國的千萬老百姓們過上他們從未有過的幸福生活,人人吃飽飯,人人有衣穿,人人受尊重,人人能讀書。而不是一些人嘴里的假盛世與假大治。”
“謹遵老師教誨!”大家齊聲有力的喊道,雖然楊子正這話說得不夠熱情洋溢,但卻有一種力量讓他們覺得他們正在做一件改變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偉大的事情。
……
熱氣球說簡單簡單,說難也難,畢竟這是古代。氣球做多大?炭火能不能支撐氣球飛起來?氣球的軟皮能不能用?是重了還是輕了?又或者是這夠密封?
這些都是需要驗證的。
由于人多力量大,楊子正有制衣工廠支持。所以,只用了三天他們就做出了第一個原型熱氣球,當然得試飛了,得驗證是否可行。
果然失敗了,氣球是飄起來了,但是載不動人,不載人倒是可以飛上去,很明顯是氣球太小了。
看到能飛上去大家就覺得特別的驕傲,覺得自己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再改。
第二次失敗了,原因是火力不夠。
再改。
第三次……勉強成功吧,是能飛上百米左右了,但沒上人拉風箱不知道具體如何。
但這已經夠了,只要能飛上去就行,至于更好的飛行以后可以改進熱氣球的工藝,慢慢來。
第四次,正式載人飛上天,1640年1月25日,注定載入史冊的日子,陽光明媚,高沙市郊外的田地里,里面幾層,圍了許多的人。
“好,你們要看住繩子,別讓繩子斷了,那我與維崧就不知道飛到哪里去了。”楊子正笑著叮囑學生們。
“老師,這么危險,讓我去吧。”鄭福在一旁叫嚷著。
“走開,這首次飛上天的人我怎么不留名呢?你是想搶我的留名歷史的機會嗎?”楊子正笑著罵道。
“哈哈,”這一下子把大家緊張氣給泄了一部分。
楊子正與陳維崧站進了吊籃。
“好,維崧加油拉風箱,鄭福、鄭森,松繩,放沙袋。”隨著楊子正的指令,松繩與丟開綁在吊籃上的沙袋,陳維崧使勁的拉著風箱。
大號孔明燈的熱氣球漸漸的飛了起來,楊子正與陳維崧慢慢的往上升,一米兩米,十米,二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