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1年的三月十五日,在鄭阮之戰開戰十日后,中華民軍正式占領了廣南省,北起靈江,南至婦仁,徹底統一了安南。
阮主帶著三萬殘兵與眾多的財富去了更南邊的富安。
本來茅破虜還可以帶著人繼續往前追,但是,楊子正的命令是占領廣南就好,剩下的以后再說。
當下要做的是占領一地,吃下一方。安南還只是占領,還沒吃下,真正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吃下安南。
楊子正與一眾高層們正在冒險,也正實驗。
冒什么險,實什么驗?
冒的是摒棄所有儒家官僚體系的險,實驗的是快速用科學官僚體系來代替是否可行。
因此,在中華科學堂的大禮堂內,楊子正看著被召集起來的當前在安南培養起來的一批基層管理人員,還有一部分學了一年的科學學子,總共有一千五百多人,他們將奔赴安南的各個官場任職。
這是冒了很大風險的,因為好多都沒有從政的經驗,他們有管理幾千號中華郵行員工的經驗,他們有管理數千號中華農莊農民的經驗,甚至還有管理數千人工廠工人的經驗,唯獨沒有管理過地方的經驗。
他們已經花了一兩個月集中學習了官員體系中的各部門的官場流程,以期以最快的速度讓地方衙門運轉起來。
但這很顯然是有問題的,肯定會矛盾一大堆的,但楊子正已經不在乎了,必須讓他們下去。
這1500人是人力部部長錢書剛從去年開始就被楊子正安排做的事,楊子正這么做的原因,是他想證明他不用儒學體系的官僚一樣可以運轉出一個效率更高,管理更簡潔有力的政體來。
用后世的話來說,他是蠻干,不遵循當下中國的占地可以,當皇帝也行,但官員必須還是儒家子弟的傳統。
這樣蠻干的代價有多大?會不會成功?楊子正心里沒底,但他必須這么干。
面對如此寵大的政體機器,他們一直在研究開會怎么優化政務流程,反正已經很頭大了。
看著臺下的一千五百人,楊子正站在臺上雖依然熱血,但卻有了幾分擔憂,打仗占領土地很容易,但要管理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各位即將上任的地方官員們,今天大家難得一次如此整齊的齊聚一堂。以后坐在你身邊的人就是你們的同事了,你們會在政務上產生很多的交集,這些交集有些是好的,有些也會是壞的。”
“好的,是讓彼此的行事效率更快更優。壞的是可能因為部門利益,個人利益不得不與他們爭奪、互撕,甚至影響行政的推行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