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嘛,才藝無非是歌舞,黃小明跳舞,袁華唱歌。
主持人陳晨念完開場白后,袁華上臺表演,先把場子熱起來,隨后是第一輪捐款。
“現場的朋友,你們的每一次舉牌都會讓這個世界多一個傾聽人間聲音天使……每桌的牌子有十個,標注數字一到十,舉一號牌就是八萬,二號牌兩個八萬,三號牌三個八萬,以此類推。”
“這次我們為什么要把金額定在八萬呢,因為一個耳蝸助聽器的價格是八萬塊錢……接下來,支持紅隊袁華的人可以開始舉牌了!”
耳蝸助聽器的受用者大多是小孩子,有的先天失去聽覺,有的后天,這種病在半個世紀以前幾乎無解。
十聾九啞,從小聽不見聲音根本說不了話。
現代醫學發展迅速,國內引進耳蝸助聽器后,患者可以通過手術植入耳蝸,從而達到聽到聲音作用。
進口的耳蝸助聽器要十幾二十萬,國產的耳蝸助聽器只要八萬塊。
八萬是材料費,后期的治療費,住院費,營養費還有一筆,不過因為是慈善項目,慈善基金會這邊只需要出材料費就行,其余國家承擔。
“有了,六號桌八萬。”
“八號桌楊蜜十六萬。”
“唐焉十六萬……”
側幕,聽著陳晨不斷的念出捐款數字,韓虹對袁華道:“去年沒請你小子虧大了。”
去年的捐款方式和前年一樣,一樣是舉牌子,不過大家都是舉一回就不舉了,有的一線明星捐五十萬,后面藝人就沒敢比她更多的。
這次的捐款方式是袁華想出來的,整兩個隊長,各自帶幾個當紅藝人組隊pk。
大家輪流表演歌舞,臺下觀眾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藝人而捐款多少,最后哪一隊獲得善款最多獲勝。
這樣做的好處是臺上每一個隊員出來都能獲得一輪善款。
比如現在,楊蜜等人給袁華捐了八萬,一會黃小明出來她要不要捐?
再一會娜英出來她要不要捐?趙微出來她要不要捐?
這次紅藍兩隊加起來十來人呢,就算你只舉手五次,那也是四十萬。
旁邊,黃小明開笑道:“怕是來這一次,他們下次不敢來了。”
“不會。”袁華接過話:“只要門口紅毯還在,媒體雜志社的人還在,入場的人只會一年比一年多。”
“現在年輕人有錢,明年再舉辦就別用老人了,楊蜜,唐焉,劉思思人氣都不錯,可以把她們拉上臺。”
“然后搞個線上籌款,讓她們的粉絲跟著動起來,比比誰粉絲捐的錢多。”
好家伙,韓虹和黃小明對袁華刮目相看,這家伙算是把明星和粉絲那點事琢磨挺透了。
當演員實在是屈才。
作為藝人,兩人太知道粉絲的瘋狂,為了幫偶像沖第一,那是真舍得花錢。
你讓他們捐二十塊錢他們未必愿意,但要是幫女神的忙,月底吃泡面都行。
“不過這樣做的壞處是把慈善娛樂化了。”袁華接著說了最大的弊端。
好好的一個慈善晚會變成藝人亮相露臉的舞臺,觀眾關注的也不是慈善本身,而是偶像。
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哈,這有什么,能捐錢就行了。”韓虹一點不在乎:“一次能捐幾千萬,我把他們供起來每天三炷香都行。”
“你倒是想得開。”
“那能咋滴,你是不知道我前幾年為了百八十萬求爺爺告奶奶的時候,好話說盡,就差給人跪下人家都不捐。”
幾人聊天的功夫,第一輪捐款完畢,一共三百多萬。
接著黃小明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