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經過了激烈討論之后,最后永熙帝介入之下,內閣總算是制定出了一個大致的章程,而賈璟他們那些武將那邊也已經討論完了,其實也沒什么他們能夠自主的地方,這種事情,他們恨不得里的越遠越好
畢竟這個時候的永熙帝應該是十分敏感的,誰敢隨隨便便招惹他他們又是手握殺器的,那不是更加引人忌憚
文武之中最頂尖的人基本上都到了,整個大燕最有權力的幾個人幾乎已經都在這個大殿內了,永熙帝沉著臉坐在龍椅上,似乎是有些失神,也并沒有什么心情說什么,只是隨手一揮,戴權便會意的上前誦讀起了太上皇的遺詔。
眾人自然是趕緊跪地,等到戴權宣讀完,自然又是哭聲一片,永熙帝也不管,等到眾人哭的差不多了,永熙帝這才揮手吩咐人都扶起來。
隨后永熙帝這才嘶啞著喉嚨開口道“太上皇先帝的遺詔已經誦讀完了,在座的皆是我大燕的柱石,可有什么異議嗎”
這誰敢有異議有也當沒有啊
太上皇沒都沒了,難道還能因為一個遺詔有什么損失不成再者說,今上可是太上皇禪位的,誰還能借著一份兒所謂的遺詔興風作浪不成
況且,這份遺詔,說是遺詔,其實大家心里都明白,皇帝要死了,基本上不是暴斃的話,那也是病的不行了,哪還有心思搞什么遺詔能吩咐點兒事兒就了不得了。
所以這種所謂的遺詔,其實說實話,就是當朝首輔寫的是代替皇帝總結皇帝一生的功過的玩意兒,這些基本上都是潛規則了。
要知道楊繼盛可是太上皇的人,遺詔撰寫是他和上官儀一同完成的,連他都覺得這份遺詔沒問題,那就是沒問題唄
所以上官儀當先出來行禮道“回陛下,臣等并無異議。”永熙帝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愛卿等就按規矩辦事罷,都退下罷。”
眾人皆是俯首稱是,隨后輕手輕腳的退出了大殿,在座的眾人皆是能夠感受的到,在今日,或許原來的那個永熙帝就已然是一去不復回了
大燕即將迎來他真正意義上的主人
此時城外文武百官也是陷入了焦急的等待之中,終于在天邊的一抹紅光撕破黎明之時,內閣首輔上官儀出現在了鳳樓上,語氣悲傷沉痛的向文武百官宣告“太上皇,龍馭賓天了”
一瞬間文武百官嘈雜了起來,隨著幾個洪治勛臣跪下來悲痛高呼之后,文武百官也是回過神來,紛紛跪地痛哭失聲,甚至還有幾個當場暈厥的
等到一切都安定不少之后,上官儀便叫文武百官各自回衙,一定要確保太上皇大行期間一切事物都是有條不紊的,六部長官隨后便各自領命去了。
上官儀卻還是叫住了禮部尚書,太上皇大行,肯定是要禮部來負責的,于是禮部官員們也加入了內閣諸臣之間的“熱烈”討論之中了。
于是接下來的一切就交給禮部來操辦就好了,禮部自然是先得把這個消息正式告知太后,雖然早就已經有所耳聞并且已經預料到了,但是真的得到來自朝廷的確切消息的時候,太后還是昏死了過去
還好此時六宮嬪妃包括劉皇后在內的所有妃子都在,所以眾人好是一番折騰才把老太太給弄醒了。
太后醒了自然是好一陣放聲大哭,在場的后宮妃子包括各個王府的王妃們自然也是跟著慟哭,一時間哭聲一片,好在陽城郡主李妙錦也在,好勸歹勸這才勸住了太后。
因為接下來還有很多事情等著太后去做呢,哪里就能這樣在這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