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組織當中,其實說實話,中國人才是占比最高的或是逃亡海上的逃犯,或是從小就在海面上討生活的海外海盜,這些人其實才是倭寇這個群體的主力。
所以其實在早期的倭寇并不是只襲擾中國沿海,也經常對日本和安南之類的小國燒殺搶掠,不過倭國和安南朝鮮畢竟是國家小老百姓也窮,打劫他們一回費事費力還不討好,哪有搶劫大燕這樣富得流油的國家好因此中國承受倭寇劫掠才會格外的多而已。
而到了后來,倭國內部的一些落魄的武士,甚至是一些大名都看中了這份暴利的行業這玩意兒可比直接向大燕朝貢給的多多了
況且現在大燕已經沒有那么好糊弄了,此時的大燕其實已經知道了倭國內部的情況,知道了倭國天皇并非是像大燕皇帝一樣大權在握。
此時的倭國分裂成了數百個小國家,也就是所謂的戰國幕府時代,彼此之間誰也不認誰,所以他們來打秋風的時候也不是代表一整個國家來的只是一些大名來騙吃騙喝來了
大燕又不是真的人傻錢多,你代表的不是你們的國主,我賞賜你干什么所以現在大燕對來自倭國的朝貢以及使團的勘察非常嚴格,大名們很難再偽裝成天皇的使者去“朝貢”了。
沒辦法騙吃騙喝了怎么辦那只能是加入倭寇的陣營強搶了
所以這才近幾年大燕沿海開始出現裝備精良,武器船只強大的倭隊,這種情況賈璟估計以后會越演越烈這個民族賈璟太清楚了,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不揍疼他,不把他按在地上摩擦的叫爸爸,他是不會屈服的
在陸地上,說實話,大燕的軍隊讓倭寇一只手,倭寇都不是他們的對手但是賈璟不甘心如此,在陸地上,就注定要在大燕本土上作戰,這對大燕的百姓來說絕對是苦不堪言不堪忍受的。
更何況如果是被動防守的話,時時的不定地點的襲擾,肯定是叫大燕軍隊分身乏術,倒不如主動出擊在海上就解決了倭寇,甚至是直接打到他們的基地,打到倭國本土給予他們迎頭痛擊才能叫他們長個記性
只是大燕不肯發展海師其實也并不是大燕人沒這個腦子,而是要打造一個能夠容納幾十萬大燕將士們遠洋作戰的海師,這要花費的金山銀海絕對是不計其數的
一來是大燕周圍的國家幾乎都是他的臣屬國,包括之前炸刺的瓦剌,其實也是自認是大燕的臣屬的,按著以小侍大的規矩,小侍大以義,大事小以仁,作為大國的大燕應該以仁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臣屬國,所以只要周邊的國家還認自己是臣屬,大燕幾乎不怎么對四周的國家跨國作戰。
二來,打這種仗的確是很費錢要登陸一回倭國作戰,要組建龐大海師,還要保證后續的補給跟的上,要有足夠準確的情報,這樣龐大的資源調動,就算是大燕也有些吃不消
三來則是在陸地上確實大燕是近乎無敵一般的存在,實在沒必要非得跑到自己不擅長的大海上去。
種種原因才導致了大燕對海師其實是并不是很感興趣,所以賈璟才會以私人的名義送羅幫出去,羅幫此時也的確是作為一個海盜的身份存在的。
先叫他們野蠻生長一段時間,至于羅幫最后到底能走到哪一步賈璟不知道,賈璟也不在乎,他不會損失多少,他只為羅幫了出去的資源罷了,能不能為自己掙來一份體面的大燕海師的身份,要看他們自己的本事
所以賈璟也完全不在乎朝廷和永熙帝會關注這件事,他們只會以為賈璟是病急亂投醫,畢竟在陸軍上,賈璟估計是很難再從洪治勛臣手中奪取權柄了,所以他們估計會以為賈璟是想開辟海師,來以此制衡洪治勛臣。
在大燕,海師的重要性是永遠也超越不了陸軍的,所以他們也不會太在乎這些事,甚至是可能再永熙一朝,大燕海師就算是艱難組建了,也不會得到什么重用
賈璟心里琢磨著,前面譚寶卻突然大叫一聲,眾人皆是回過神來,隨后看向前面,只見譚寶居然不知道什么時候爬到了道旁的大樹上,正像個猴子一般手搭涼棚看著遠處。
覃小艾在樹下叉著腰氣急敗壞的叫譚寶滾下來,譚寶卻興奮的回過頭對賈璟等人招手,弄得賈璟等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