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十二章紅塵論
上節說到賈元宗出現異常。嘴里好像已不在是他的聲音。賈元宗:
“有聲音發出,‘沒了信仰,去為呼出生活本來的滄桑!’”
又說:“嘿,你看那女孩居然點頭了?!”
一股不祥的預感暗涌心頭。賈中華疾呼:
“爹、爹……?”
賈元宗將手指放在嘴唇上“噓……!”一聲吹出口。賈元宗:
“……別出聲?別打攪了她!”
又說:“真苦……她好像是迷失了……?”
又說:“待我去將她引……‘來’。”
一個“引”字仿佛耗盡了賈元宗渾身所有的氣力,“來”字微吐口便雙腿蹬直雙眼閉緊一口氣流吐出駕鶴西去……
就在這個中秋月夜,賈中華抬出了為父親備下的壽材。
刨開歲月的風沙,一群遠古人類在曠野搭建住棚。橄欖樹、松樹、香桃木、棕櫚樹以及其他樹木的枝葉成為搭建棚子的樹材。整整七日,他們向上天獻上贖罪祭物,贊美之聲不絕于口,感恩上蒼的恩典。
日歷紛飛。年輪疊加。紅燭笑滴。風兒喝彩。松濤歡呼。栲科鼓掌。大地顫抖。歡快的海浪一浪高過一浪,直到紅燭笑盡最后一滴淚花。記憶在飛轉的年輪疊加,暖意緩緩流向幸福的海洋……
感恩,是柔軟心靈虔誠的傳遞;傳遞,是屬靈生命真誠的對接。地球不斷地公轉。地球不斷地自傳。風卷云涌。于是,抖落的種子在大地上蔓延發芽。于是,大小起伏的群山得以蒼翠。
幾經風雨,云南雞足山一片綠綠蔥蔥。后趾峰參天大樹更是喧喧鬧鬧嘻嘻哈哈。高山栲、迎客松攪繞在風中淋漓暢快。
卻說,雞足山性靈。不知何年何月便入住了道佛兩教徒。常常踱步后趾峰說經誦道。如此,后趾峰上的這片樹木仿佛也有了靈性。
晨。
一僧一道談論著“紅塵”二字飄然踏來。忽聞風在樹林里掙扎怒吼,仿佛一頭被鐐銬套住的野獸。道微皺眉頭。道:
“紅塵……,何為物?”
僧:“紅塵乃空,空為紅塵,紅塵即空非物也!”
道:“紅塵乃空,何見下界熙熙攘攘,一遍喧囂?”
僧:“喧嘩過后復始喧嘩,本性領悟后今生無望矣!故修來生。”
又說:“所謂喧囂中參透寂寥,寂寥中又容身喧囂,卻不知如那燭光悠然一晃,隨即墮入悲憫落寞之中……”
道:“應該說是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又說:“這原本就是自然界的職能,又由此而演繹出‘紅塵’。”
話說,這帶高山栲中有幾棵奇特:
其一栲:因常常的聽經誦道,便心生容納天下萬物之思想。只想容納之,便也不在這些異人之下。又有“心”不吸營養,因了其根部便先朽去。又經過了幾秋的風霜日化,這才打開了一道“門欄”,便也可容得七八位打坐誦經。
其二栲:聽經誦道日常,卻不通經脈的煩躁。不斷生長的根系暗結,只將旁邊的一栲旋繞團包。
其三栲:即是被圍住之高山栲。因身陷困擾更覺心煩意躁。東面又有“空心樹”的遮蔽,欲吸收陽光卻遭遮蔽,欲搖動又被根系困擾。
打量其四栲,似綠枝翠葉,再晃眼,卻已露出年輪的滄桑。只是蒼勁中顯露挺立,又默默專注著這片樹林。其樹身后,似乎顯露另一棵高山栲,又像是樹影。歲月流逝。默默相依。
就這樣,這片高山栲各行奇態地自然生長著。無意中又聽到“熙熙攘攘”這詞,似牽動了向往之情。風兒吹送,樹葉沙沙,便也貫通了眾木的向往之意。
被束縛的高山栲思維;爾等擁有充足陽光亦“喧囂”,吾遁化豈不是能擺脫眼下被束的困頓?卻又無法意會出其中落寞之味兒。再思忖,哪怕有輪回再怎樣的落寞味兒,豈有生根在這土壤中日復一日地落寞,且受縛遮擋而抑郁?因也動了心思。試圖嘗試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