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房是完全長歪了,甚至是爛到了根里。
“囡囡,你實話告訴我,此次我沈家蒙難,有沒有三房的手筆?”
老太太比沈傾權想象的更通透,在沈府,沒有任何事可瞞得過她的眼。
其實沈傾權知道三房跟她那好未婚夫暗中往來,還是上世的原因,因為他們偽裝的實在太好,沒有露出一點蛛絲馬跡。
誰都不會相信,這兩個八竿子打不到一處的,早就暗通款曲,勾結在一起了。
“沈清雅和夏晟徹。”
她只說了這兩個字,老太太卻已瞬間明白,驚駭,“你是說他們……暗中勾結?”
她點頭,“我也是后來無意中才知曉此事。還有,從府中搜出來的那本反書,十有八九,就是沈清雅放的。祖父的書房是重地,尋常人根本無法靠近,除非是我們府內的人……”
這也是她前世知道的,還是沈清雅親口告訴她的。
將他們沈家打入地獄,判了重型的那個證據—被定為謀逆犯薛家所出的反書,就是她偷偷放到祖父書房的。
后來,自然不用多說,很快官兵就趕到包圍了整個沈府。不過一日,昔日曾被人稱為文官清流,朝廷巨石的沈府,一夜被抄家,鋃鐺入獄。
翌日,謀逆的罪證就下來了,祖父甚至連一面都未能見到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就慘死獄中。而那位皇帝陛下,‘感念’沈家這么多年來對朝廷的貢獻,又言主犯沈清儒已在牢中自盡,不牽連其家族,遂改判成了流放之刑。
思及此,沈傾權冷笑。
什么罪證,什么謀逆,只不過是皇帝的為了滅掉沈家的借口罷了!從前她不知,如今她早已看透。
夏朝皇室,暴虐荒淫,虛偽不仁,百年的夏室,已經走到了傾頹的盡頭。這三十年來,外有匈奴倭寇虎視眈眈,內有藩王蠢蠢欲動,內憂外患下,夏室本該勵精圖治,皇室與朝臣齊心協力,鏟除奸邪。
可他們卻因一時的猜忌,就對忠臣輕易揮下屠刀。
那些忠直的朝臣,被視為不敬君上。
正然浩氣者,被詆毀沽名釣譽。
不屈顯貴者,被罵清高自傲。
何時,盡心辦差者,還不如阿諛奉承者更討君上歡心。
朝廷風氣早就變了,文不思政,武不思戰。
更可笑的是,他們皇帝陛下,還為了一己之私,在九州大地遭受天災浩劫,無數百姓流離失所之際,為了給自己的貴妃修建廣寒宮,幾乎掏空了半個國庫,來為他的美人建造宮邸。
更荒誕的是,還讓人強行征納了五千工匠,日夜不停修建,稍有不從或反抗,便殘暴鎮壓,每日都會有過勞而死的工匠被從宮里抬出去,隨便扔到亂葬崗了事。不過一個月,亂葬崗已堆尸如山,多少冤魂終日飄蕩,不愿散去?
民間早已怨聲載道,民心沸騰。可他們的夏帝,卻仿佛看不見,聽不到,依然過著他天上人間的快活日子。
為何短短三十年,各地藩王就能發展如此迅速?
外敵更是肆無忌憚的隨意入侵?
百姓們寧愿投靠各地藩王,也不愿投靠朝廷?
一切早已說明,夏朝,已經逐漸走到了它滅亡的邊緣。
而沈家的覆滅,不止是給沈傾權,更是給多少還對夏朝抱持著一絲希望的臣民們,一擊重重的警鐘。
國,將不國。
何以為家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