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略“”
“就這樣說定了,你忙你自己的事情去吧,不必擔心我。你給我一個地址就好,等要到的時候我給你打電話。”
然后就真的掛掉了電話。
非常瀟灑的樣子。
游略無奈地打回去。
溝通再三,天快黑時終于說好,到時候去高鐵站接她。
成年人的固執就是這樣可怕。
哪怕謝慈君佛了大半輩子,執著起來還是令人生畏的。
只是這時候的游略,沒有料到母親踏上高鐵那天,京城突下暴雨。
這迥乎尋常的天氣還上了熱搜,無數人抱怨老天爺該死,自己因為沒帶傘被淋成個落湯雞。
而游略更是狼狽。
那天他回學校拿快遞,被突然出現的向卿云絆住,就這么拖到了大雨傾盆。
幸好宿舍里有傘,在風雨之中艱難地趕向地鐵站,卻發現這條線臨時停運了很好,只能打車。
偏偏這場上了熱搜的暴雨,讓無數沒有傘的人都只能打車。
軟件上排隊的人和街道上堵著的車一樣多,游略站在地鐵口望著眼前的雨幕,頭一次發現原來意外的天氣比意外的實驗結果還叫人煩躁。
他給母親打電話,告知了這一連串的波折,讓對方到了后,在高鐵站隨便找個餐廳吃飯先,自己應該還要好一會兒才能趕到。
母親讓他別著急。
這種情況游略也掌控不了什么,著急沒用,只能等待。
他等了半個來小時好不容易排到了一輛車,看著它在地圖上龜速挪動,一點點靠近地鐵站口。
司機打來電話說他快到了,下一秒,母親發來了微信。
媽我已經在地鐵上了,離你家里最近的是這個常榆站嗎
媽圖片
他怔怔然放大圖片。
對方拍了地鐵車廂內的路線示意圖,常榆兩個字被用紅線圈了出來,就像是一個熟練使用聊天軟件和公共交通的尋常人,尋常無比地和他聊著天。
但事實是對面這個人,幾個月前甚至連微信賬號都沒有。
別說地鐵了,連共享單車都沒有騎過。
游略拉開出租車門,改了目的地地址。
學校離他家比高鐵站離他家近很多,足夠他先回到家換身干凈衣服,再帶兩把傘去對面的地鐵站接人。
“媽,你在哪了”
“我快到了,坐電梯上來了已經。”
游略詫異抬眸,就看見地鐵站口緩緩出現一個熟悉的人影。
穿著溫暖的針織衫和米色西裝褲,帆布包搭在胳膊肘,左右手各拉一只行李箱,看見他后笑了一下。
那個女人隔著雨幕,沖他微微招手,神情是一如既往的溫和寧靜,卻又好像多了幾分生機。
從她身上看不出半點“老村農婦”或是“隱士高人”的影子。
甚至看不出一個含辛茹苦供兒子上大學的山區老母親的影子。
她就同周圍所有從地鐵站走出來的人一樣。
她和周圍的環境不割裂,很融洽。
很難想象,看見母親這樣一幅面貌,對于游略來說有多震撼。
用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大概就是你看到你那位兩百斤的塌鼻梁小眼睛,打扮土氣、說話還帶著濃重方言的同班同學,在一個暑假沒見后,忽然就變成了電視上普通話標準、穿搭精致、艷光四射的美麗愛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