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有城比楊景斌年長一歲,兩人是自幼的發小。
在京城,乃至全國,目前還遠遠談不上大,卻極具潛力和實力的古玩收藏界,馬有城有著相當高的知名度,是業界公認的收藏家、文物鑒賞家。而且他在這個相當燒錢,又對專業水準要求極高及嚴的行業中,是公認的非官-方,卻堪稱博學的全才,無論書畫、金石玉器、瓷器、陶器……幾乎全都精通。
尤為令人欽佩的是,馬有城壓根兒沒什么高學歷,完全是靠個人的喜好和勤奮學習、鉆研,以及在古玩行業中多年來的實戰經驗,加之在這方面過人的天賦,才有了現如今的成就。
去年冬天,京大考古文博學院專門邀請馬有城,給學院的師生們上了一節大課。
當時溫朔也在臺下聽講。
可以說,那一節課后,馬有城給所有在場的師生們都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此人相貌普通,中等身材,穿著樸素,神情很隨和,始終保持著平易近人之態。他的口才及臨場發揮的演講能力相當強,言談不溫不火,不急不躁,風趣幽默,時而還會爆出幾句民間俚語,卻不會給人絲毫庸俗下乘的感覺。他博聞強記,有著極為深厚的專業知識基礎,又有著這個行業絕大多數專業人士所不具備的豐厚社會實踐經驗,在兩個小時的大課過程中,他時而引經據典,時而談及一些野史雜談江湖趣聞,相互連貫毫不突兀,卻生動有趣,令人百聽不厭。
當時坐在教室里的溫朔,本想職業病般地去仔細感知下馬有城的個人氣機——他覺得此人的氣場也相當不凡。但一來聽講得太入迷,舍不得分心,二來,在大教室而且爆滿的場合下,數百名師生形成的強烈濃郁人文氣場,震懾得溫朔不敢輕易將自己的氣機探出體表,以免遭受到不必要的反噬打擊。
而今,卻有了這樣一個他不是太喜歡,卻又覺得很巧合的機會,能與馬有城私下相見、相識。于是坐公交車的短暫途中,溫朔內心僅剩的一縷排斥抵-觸情緒,漸趨蕩然。
馬有城的居所在西城區,緊鄰長安大街,處在京城的中心范圍內,是當之無愧寸土寸金的地方。
當溫朔下了公交車,跟著楊景斌老師走進一條胡同,站在馬有城家的門口時,他實在是按捺不住內心的羨慕嫉妒恨,雙眼冒著精光地感慨道:“貨比貨該扔,人比人該死……老師,您這位老朋友,真不愧是國內最知名的古玩收藏家啊,別的咱先不說,單說他住的這套四合院,至少也得有一百多年歷史了吧?”
四合院青磚褐瓦,古樸低調又不失莊重,街門加上門柱也就兩米寬,木門上還是老式的吊掛門鎖,內進式的三層青石臺階,門檻高約一尺。街門外,有兩尊加上底座才一米左右高度的小石獅子。
想來歷史上,這里應該是一位官職不算太高,但至少能有資格進入朝堂重地的官宦府邸。
“快兩百年了。”楊景斌輕輕感慨了一句,拾階而上,抬手敲了敲門,很快便有一位衣著樸素的中年婦女開門,見是楊景斌,便恭敬禮貌地請他們進院。
邁過門檻進入四合院,溫朔頗為好奇地打量著里面的環境,建筑裝修風格。
這套四合院的內外,明顯進行過各方面的精心修補,但卻又完全保留了它原有的風格,而且很多陳舊的地方,刻意不做翻新……要的就是這個原汁原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