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漢墓的墓道開通那天,京城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院長吳勤貴,因為行程安排問題,是下午才抵達發掘現場。
而關于溫朔的問題,他早已知曉,當時也沒有當回事兒。
一來楊景斌是他一手提拔起來,格外重視和喜歡的學生;二來,溫朔那也是京城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鼎鼎大名的商業天才,是京大、考古文博學院嬌嬌學子中的代表人物。
而且,吳勤貴也知道去年文報事件的前因后果,知道楊景斌和溫朔之間,有著遠超師生之誼的感情,那是共患難之后結下的深厚情誼。所以一向倔強死板,頗有清流之風的楊景斌,偶爾為了溫朔,以權力謀一把私情……
吳勤貴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算過去了。
再者,楊景斌能夠成為此次重大考古項目的負責人,還是他吳勤貴向國家考古部門力薦的。
他還能自己打自己的臉?
更何況,又不是什么大事兒……
國家開放至今,諸多人老成精,如吳勤貴這樣手腕足、處事老練、城府極深的人物,其思想和行為方式,已經漸漸有了巨大的轉變,不再是一味的古板僵化,而是在不影響大局的前提下,會默許,甚至稍稍縱容一些不好的行為。
從正義的角度來看,他們墮落了,他們助漲了不良之風;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們又是靠著這般手腕,牢牢地控制著局勢的情況下,促進了各方面長足的發展——在他們看來,一個有能力的貪官,遠比一個無能的清官要強得多。
而且……
從自私的角度來講,一個清廉且有能力,渾身找不到一絲缺陷的下級,是最令上級忌憚、頭疼的人。
因為這樣的人不好控制,也不好使喚。
同時,這樣的人往往又不合群。所以有再大的個人能力,在工作中卻無法取得與之能力相應的成績。
原因很簡單,團隊無法凝聚成一股力!
這次考古工作組能夠在楊景斌的帶領下,順利地完成重大考古項目的發掘工作,并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對古墓的保護、文物的發掘、清理、保護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從側面來講,也得益于楊景斌謀私利把溫朔弄進考古工作組。
在皖西的時候,吳勤貴私下和楊景斌談話時,楊景斌曾很是不滿地發過牢騷,因為他把溫朔弄進了工作組,其他專家見狀,也要把自己最心愛的學生,弄到工作組來,而楊景斌自己是前車之鑒,作為第一負責人,就不好否決,只能答應。
一來二去,在溫朔加入考古工作組之后,又有兩名研究生、一名大四和一名大三的考古系學生,加入其中。
也恰恰是這些學生的加入,讓考古工作組后續的一系列工作,進展順利,工作組各小組配合默契,相互輔助。
楊景斌卻并未意識到這一點。
其實吳勤貴原本還以為,這是楊景斌在經歷了去年的文報風波之后,心性成熟,懂得變通了,所以借著平衡、促進工作組關系的機會,把溫朔調了過來,對此,吳勤貴心里還頗有點兒老懷安慰了,沒曾想,楊景斌卻并沒有這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