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為什么把溫朔安插進工作組,楊景斌也沒有過多地隱瞞,說是石志學病危,就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想法,讓溫朔來試試那些民間的偏方,沒曾想還真就成功了。
所以立下救人之功的溫朔提出想要參加此次考古,而且人就在皖西,楊景斌也不好拒絕,便答應了他。
另外,因為石志學事件,楊景斌心有余悸,擔心考古過程中再發生什么異常事件,有溫朔這樣一個懂得民間偏方的人在,還能夠對考古人員起到一定的安全保障作用。
這個理由,讓吳勤貴哭笑不得。
身為當前國內老一輩的考古人員,吳勤貴在豐富的考古經歷中,自然也遇到過異常事件,更清楚數千年流傳下來的民間偏方中,尤其是針對詭奇陰邪虛病的預防、治療偏方,確實有著獨特的效果,但是,這玩意兒沒有科學依據啊!
所以在當今社會的大環境下,這種事是不能明說,更不能提倡的。
再加上近年來諸多異常事件發生后,突發怪病的考古人員多半會迅速自行痊愈,或者經過簡單治療后就會恢復健康,業界對此也就更加持不在乎的心態了。
偏方?
沒有偏方也不要緊嘛。
再邪行、非常的事件,最終證明,也無非是一些小毛病!
不管真實情況如何吧,吳勤貴也懶得去追究探問,對于楊景斌的抱怨,吳勤貴也給予了勸慰,并教導楊景斌:“此次重大的考古項目,上級部門在統籌組建工作組的時候,為什么從全國各地的考古部門,各高校考古系抽調專家來參與?這,其實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總不能什么都讓咱們京大、華清大學占了吧?利益的分配,永遠不會有均衡,但,要保持著一個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那么就會出亂子……這次皖西漢墓的考古項目,進展順利,為什么?”
楊景斌性格倔強,可是也不傻,又有著豐富的考古經驗,參加過多少次的考古工作組,這其中的人際關系門道,雖然不去深究,也多少熏染出一點兒靈光來。
所以那次聽了吳勤貴的勸慰后,他內心的郁結和忿忿便蕩然無存了。
然而吳勤貴預想到了,此事可能會引起京大考古文博學院內部的一些反彈,學生們的不滿質疑等等,卻沒想到,現在學院內部關于這件事的討論,越來越激烈。
前兩天三角地那邊,已然有學生貼上了不具名的文報,點名道姓地指斥楊景斌和考古文博學院的領導層。
這些年來,一般出現學生激憤的事件后,校方已經習慣了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把學生代表叫過去講道理,嚴厲地喝斥加寬慰,總之就是大棒蘿卜加糖,年輕氣盛的學生們易燃的沖動,自然也會很輕易地撲滅。然而,冥冥之中似乎真的有某種神秘的力量,在影響著世間的大事小情——去年楊景斌一紙文報開天,轟動京大校園,差點兒就造成失控的大事件,雖然最終安全平息,卻將京大已經沉寂了多年的那股子敢為天下先的書生意氣,再次激發出來。
而這次,恰恰又是楊景斌,一個已經成為京大清流,書生意氣標桿、榜樣級的人物,犯了錯!
犯下了令人不齒,有違校風、有違師德的錯誤。
學生們豈能不怒?
一些日常生活中處事為人相對油滑一些,自詡中庸之道,所以平時沒少被楊景斌這類倔強清流懟過的教職工,也迅速抓住機會,借此表達不滿和憤怒。
原來你楊景斌,也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便是諸多和楊景斌一樣性情,一門心思搞科研和教育工作的教職工,也忿忿地站了出來,表達了嚴正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