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夏見到兩位老人時,忙從樓梯上下來,驚喜地道:“外公外婆,你們怎么這時候來了?”
“阿夏快過來,”外祖母坐在那連連招手,喜笑顏開,“我和你外公起早過來看看你們,今日不正好是你阿娘的生辰。昨日你大舅母回來了,我就托她照顧家里,有人幫襯著,農忙又忙得差不多,剛好能脫身過來。”
阿夏坐過去挨著她外祖母,左看右看也沒有見到生冬他們,疑惑地道:“小溫他們呢,在家里也閑著無事,今日沒有一道跟過來嗎?”
“他們都到外祖家去了,一時半會兒也回不來。沒趕上我們兩個也就沒帶。”
外祖父喝了口茶,回著阿夏的話。
這時方母端著幾碟子糕點從里面走來,邊走邊道:“哎呦爹娘,我的生辰有什么好來看的,還起這么大早,帶老些東西過來。”
“你這說的是什么話,平常我不來看也就罷了,今年正好碰上你整壽,十年一次我這個做娘的都不來。大福,你覺得說得過去嗎?”
外祖母拍拍方母的手,扭頭就問方父。
方父樂呵呵地道:“都是自家人,不管過不過生辰,爹娘什么時候想來都成。”
“是這個理,親家母你們在這里多住上幾日,這個歲數了,也好享享兒女的清福了。”
太婆也不是客氣話,她是真這么想的,老兩口一年到頭忙著農活,伺候莊稼,屬實是累得夠嗆。
“住幾日不成,家里頭的雞鴨我可放心不下,在這里住一夜,明日就走。等過幾日端午時候讓阿夏過來多住些時日就成。”
外祖母搖搖頭,他們老兩口習慣自家的那個小地方,到哪里都住都不舒服,更何況掛心家里地里種的,屋后養的,哪里會愿意留在這里。
她也不想在這上頭多說什么,走到一旁把自己帶過來的好多筐東西給拿出來,邊拿邊道:“這布是你大嫂跑了幾個市集才選到的,瞧瞧花色多好看。她人走不過來,托我送來,讓你別想太多,你幾個哥哥最近都出了海,到別的鎮上,家里沒人不成,這些禮是都托人送來了。”
諸如一只鐲子、金耳環、紗巾什么的,更多的是外祖母他們從自家帶來的山貨,筍干一拿拿一大袋來,單拎著都沉,也不曉得他們是怎么背過來的。
那籮筐里還有一罐黃酒,外祖父自己燒的,專門帶給太公,老沉的一罐,還有點魚干、醬鴨、野菜干什么的,怕是把家里有的都勻了一份過來。
方母撇過頭,擦了擦眼角才蹲下來一起拾掇那些東西,她嘆口氣,“娘,以后這些別帶了,我要吃自己會回去拿的。你們老兩口空著手來比你們拿東西來還高興。”
來也不知道提前知會一聲,好讓他們去接,就兩個老頭老太太肩扛手提地挑著東西來,讓她這個做女兒怎么能過意得去。
“我們還沒老呢,”外祖母很不服輸,她看著一大家子人擺擺手,“親家母,你們要忙就先去忙,晚上讓我來燒飯。以前小芹還在家過生的時候,就喜歡我吃做的三蝦面,這蝦我都拿了,過來的時候專門去撈的河蝦。”
“外婆哦,您現下可別忙活了,到樓上先歇歇,下午再做,到時候我和我爹都給您打下手。”
阿夏看她外祖父坐在那里都不怎么說話,眼皮往下垂,就明白他們早上起的有多早,累得夠嗆。
趕緊搭著她外祖母的肩,把她往樓上帶,等兩人都歇下后,方母才下來把這些東西都規整到邊上。
太婆也確實要忙著出去接生了,她出門前還不忘叮囑,“小芹吶,你等會兒看看,有什么好給親家母帶的都拿出來,之后等他們要走時,給帶上。”
“我曉得了,娘你自己去忙吧,我心里有數。”
方母把箱子遞給她,表示自己知道了。接著把藏的東西都扒拉出去,坐在那里挑揀,阿夏也沒有閑著,幫忙一起把東西放到竹筐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