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風99
葉向高的眼淚唰的一下就下來了,額頭重重的磕在地上,嗚咽不能言。
四爺嘆氣,“大明律,在朕看來,是完備的。但完備,不等于完美。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更要顧忌到方方面面。朕知道你要說什么大明出過你們所說的數十年不上朝,拱手而治之君。皇上拱手而治,權在哪呢權在你們的手里。”所以,你們總是說,最好的治理,便是無為而治,其次才是以德治國,“荀子有言,當禮刑合用,他說明德慎罰,國家治四海平;董仲舒又言,當德本刑末,他的說辭是,教,政之本也;刑,政之末也。德與法并行,自來都是如此的而后,也將會是如此律法,以治人但律法,亦能護人。此次大改,以仁為先。廢黜各種殘酷刑罰你們稱朕仁,增補一些保護鰥寡弱小的律法條文,這亦是仁。”
林雨桐從外面進來,扶起葉向高“你們是子民,他們亦是子民。這就如同百姓人家,家中子女眾多。這子女中,有學文習武位列朝堂的,有嫁入勛貴光耀門楣的。但亦有笨拙孱弱者,亦有時運不濟命運坎坷者,難道作為父母,便只認那有出息的子女不成只偏著出息的子女,那叫勢力大多數父母,都是想著,能叫出息的子女回頭拉拔一把那沒出息的,一塊的朝前走但皇上和本宮不是勢利眼的父母,也盡量不去苛責有出息但不拉拔沒出息的這些孩子,我們就想一碗水端平。叫有出息的有更大的空間發揮他的才能,叫沒出息的也能有一碗飯吃,別叫人欺負了。父母愛子女之心,不外如是閣老,我們年輕,還沒有做父母。我們也父母緣淺,總也有些缺憾。您已是兒孫滿堂,不求別的,只求您用為人父之心,再思量皇上今日之所行,或許,您有不一樣的感悟也不一定。”
她說著,就招手叫王成,“閣老身子不好,先送回去好好休養吧”說著,就跟葉向高道,“在朝堂晦暗時,正是像閣老一般的大臣,拼盡全力護著大明這艘船皇上始終記得閣老的好。”
四爺這才又道,“閣老,皇爺當年不是不想調您回內閣,之所以沒調用,這原因他曾經跟朕提過。他不放心先帝,恐先帝對您無恩。因此,他駕崩之前曾有交代,一定得在他駕崩之后請您回朝。誰曾想,先帝登基僅一個月,召您回來的旨意才送到您手上,他就先走了一步。皇爺曾說,您若輔佐先帝,還能幫先帝穩固朝堂十年。這是皇爺對您的期許。這樣,您久居京城吧。賜您府邸一座,皇莊一個,將來,準您以衣冠冢陪葬皇陵。”
身體葬回祖墳,但衣冠冢陪葬皇陵,這是對一個臣子一生所為,最高的褒獎。
葉向高痛哭出聲,他知道,皇上叫他以最體面的方式退了下去。
從宮里出來,直到回府,他誰也沒見,躺下半晌了,才回過味兒來。當日皇后爭執,感覺下一刻都要刀斧加身的時候,皇上和皇后都沒有生出叫他退的心思。但發現事不可為,無法說服自己的時候,他們不再動怒,也不再生氣了。他們在安撫,他們沒有來曉之以理,而是選用了動之以情。
皇后用情表的是皇上和她的一翻苦心因著一片愛子民的父母之心,便是有個對或者不對的地方,話重了話輕了的,都請他這個老臣見諒。且,皇后說了,他們還沒有做父母,他們在父母緣分上,也淺的很。這是說,兩個年輕人,兩個失了長輩庇護的年輕人,卻擔著天下之責,便是有一二覺得委屈之處,也請看在他們年輕的份上,包容了吧
皇上呢,把皇爺搬了出來。說的也應該是都是真話先帝那般,有皇爺為他操心。可先帝那般,皇上驟然登基誰又為皇上想過皇上沒再責罵,夸他,承認他,肯定他,給他榮寵。
葉向高從起伏的心緒上拉回思緒,心中卻不由的有些駭然。
是啊都知道皇帝年輕,皇后年輕,可年輕的帝后,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亮出了非常成熟的一面。大明的官員,尤其是閣臣,少有善終者。皇帝愛之則用,恨之則貶今兒恩重,明兒便枷鎖加身的事常有。對朝臣,用的順手了,便恩賞有加。用的不順手了,扔的也毫不心疼。
做臣子的總說,雷霆雨露皆君恩,可說出這話的時候,心底又何嘗沒有怨
可此刻捫心自問,自己怨嗎
自己不怨在皇后那番話說出來之后,他竟是覺得鼻子發酸。皇上的一聲聲肯定,一個個安置,他是又羞又慚
回來了,再細想,這般罷免了大臣,卻絲毫沒留怨恨的手段,難道不高明。
如果依此再往深的想一想,皇上和皇后在輕言細語里,斬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