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風100
許是無欲無求,沒想著通過林二娘在仕途上有什么訴求,所以,耿淑明瞧著特別的放松。
就是那種第一,你肯定不會為難我。第二,我真沒想著求著你。
所以,這種放松的狀態就有了。
林雨桐只在窗戶上瞧了,卻沒有再露面去跟他談。至于怎么說的,四爺去說就行了。但總的來說,耿家的家風開明。就像是哥倆簡直不一樣的理念一樣,誰也說服不了誰,但誰也不妨礙誰。你有你的堅持,我有我的看法,相互尊重,彼此包容。
這在林雨桐看來,就是難能可貴的。
耿淑明跟四爺說話的時候,也直言不諱,“草民知道皇上和娘娘希望改變什么,但贖草民直言,這事要辦成,非常難。在律法的修改上,草民堅信,只要堅持,就一定能修改成功。可事實上,能否落地執行,才是關鍵。就比如說夫妻矛盾中妻子這一方,男人跟女人動手,這事太平常了。之前律法上規定,作為妻子去衙門狀告丈夫,衙門才會去管。為什么呢因為清官能斷家務事如今便是廢了這一條,只要有人告,只要被發現,毆打這一方就有罪責。可是,世情放在那里,誰真去告呢便是外人告了,被毆打者就一定承認嗎未必”
說到這里,他又舉例,“還有財產一項這其實是利惠天下女子的誰家能保證一定沒有女兒誰家的家里沒有女人這其實是都跟著受益的事情。可實際上呢草民見過因為不能生育花自己的嫁妝給丈夫買妾室的女子;草民還見過,丈夫死后,用積蓄給公婆養老,撫養小叔子小姑子的女子;草民更見過那種以為夫家鞠躬盡瘁,被敲骨吸髓,亦覺榮耀的女子。這些女子滿天下比比皆是。她們覺得,這是她們的名聲,這是她們的榮耀,這是她們活下去的支柱因為做到了這些,她們得到了世人的肯定,后輩的尊重,族人的認可這些是他們活著的所有價值強調女人的私產,在她們看來,這樣的女子,就是不合格的。她們自私,全無婦德該以為恥的。
除此之外,還有和離和離,不容易無子嗣,和離之后,各自歡喜還罷了。若有子嗣,和離之后,女子是否有帶走子女之權呢皇上,而今不管是科舉還是其他,三代清白是最基本的。這三代清白,指的是父、祖、曾祖,單論父系。孩子帶走,便是這些都能調整的不受影響,那么敢問,男方是否會將子女任由女方帶走帶走之后,女子有無能力撫養是一方面,還有就是,世人的眼光。被帶走的孩子,將來的婚嫁怎么辦這般的家世,許多好門第尤其忌諱。稍微多想兩步,怕是沒有哪個女人會不管不顧的這么做。
而且,和離之權,男女該平等。若是女子要和離還罷了,若是男人要和離,怎么辦之前有祖宗家法鎮著,可若是有律法做基,以男人的秉性,您覺得,男人要和離者,占據幾成若真是如此,這便不是護著女子,而是一場女子的災難。”
耿淑明說完,就起身,朝著四爺深深的拱手,“皇上,這些事怎么解決,其后續又該怎么落實,這些問題若不解決,律法再怎么變,也只是律法而已,什么作用也沒有”
四爺挑眉,這至少是一個認真的去想過的人。因此他就道,“所以,這不是征招這么多的人,一起來商量怎么辦嗎宗旨就是那樣的,在這個前提之前,怎么樣去解決這些問題,這才是你們要考慮的方向。有些問題,可能馬上就能想到解決的辦法。而有些則不能不能的,那就緩著來。先制定臨時條文,三年一增補。也許,得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甚至成百年去完善呢,但不走永遠不會動走了,有人推動,那就距離徹底解決問題越來越近了。你考慮的都是對的這一組,你挑頭,就這么定了。”
耿淑明“”他來京城真就是定的親,娶個媳婦,然后最后能帶媳婦回老家。當然了,家里是不希望自己回老家的,是希望自己留在京城,不奔著前程,只奔著跟林家保持密切的關系就行。所以,他基本就是吃喝玩樂就足夠了的。誰知道一時嘴欠,說了兩句,就被拉來當差了。
說實話,這不是個好差事
可是不接又能怎么辦呢
行吧他苦著臉,領旨了,但沒有謝恩,跟被霜打了的茄子似得,從宮里出去了。
四爺一項一項的往下安排,好家伙,十王府那邊空著的王府都快塞滿了。各色的人等都去改律法去了。每次討論,宮里都有許多太監出來,坐在后面,手里的筆記錄個不停,誰怎么說的,都得羅列在其中。還有專門的太監用大白話跟聽不懂之乎者也的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