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風127
京報真給刊登了
一份好幾張,據說是刊印處一晚上就沒歇著,到現在為止,換了班繼續在干著呢。有的領到了,那沒領到的還在等著呢。拿著都得小心翼翼,這玩意還熱乎著呢。
有商人再想買,就且等著吧,先把預訂戶的給發了。
才開始嘛,很緊張著刊印,大家理解理解。
本還有些抱怨之聲的,可等看了刊登的內容,都是夸京報的聲音。
真敢刊登呀
元先生的文章在最醒目的位置。林雨桐有認真的看人家的文章,刊印出來之后又送了一份來,天不亮,桐桐還沒梳洗呢,就坐在炕上看了今兒的京報。
這位元先生的文章,從后羿射日開始,他認為后羿射日就是最早的抗旱祈雨。在殷商時期,甲骨卜辭上也有言,說是甲子卜,其求雨于東方。而且,祈雨不僅漢人如此,西南各部都有祈雨的記載和習俗便是滿蒙,也有薩滿祈雨。就算是把屬國也算上,完全不同的背景下,也都有關于祈雨的記載和習慣。
林雨桐點頭,這個元山平說的都是對的就是把這個范圍再放大,全世界各個民族,都有祈雨的歷史。所以,他這個事實擺的很對,砸的也很實在。
緊跟著,他以此為基,推出來,大家都錯的概率很低不能一個民族錯了,其他的民族都錯了吧
若是大家都沒錯,那圣人便沒錯歷代先賢便沒錯。
那么誰錯了呢他沒說,但大家都知道,他用事實說明,皇后錯了。
林雨桐心里贊了一聲,這人能很快的成為文人領袖,不是沒有道理的。
她緊跟著往下看,接下來這位元先生在文章里闡明了他的觀點,他說,這世間的萬物都是有靈的,天便是主宰。上到蒼天,下到大地,都是有靈性的。人生在天地之間,乃是萬物之中最靈通之存在。天賜予靈通,那更應該溝通于天地。若有天災,受難不止于人,還有在于世間的萬事萬物,作為人,應上秉于天,下悲憫于眾生。那么,祈雨,錯了嗎不僅沒錯,還是人生而為人的一種大善和悲憫。
林雨桐緩緩的把京報放下,再贊了這個元山平一聲。他的文章里,一方面強調了天人合一,可另一方面,他將祈雨說成是人對萬物對自然的悲憫。其實,這種悲憫又何嘗不是一種對大自然的尊重。
是的便是要否,也不能全部都否了他的觀點。
事實上,人家是有可取之處的
更何況,他的文章里,還說了一些地方的習俗。就像是祈雨,又分為善祈雨和惡祈雨。這善祈雨好理解,那么惡祈雨呢
惡祈雨就是,數次善祈雨不成,那對不住,就得來點硬的怎么硬呢這也分兩種,其一,自殘。很多祈雨的壯漢肩扛鍘刀,赤腳走山石,一場祈雨下來,鮮血淋淋。他們想感動上蒼,也叫上蒼看看他們的決心。一場祈雨下來,這個漢子就是英雄。其二,遷怒神佛打龍王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種
這些東西叫林雨桐看來,鼻子都有些發酸。這里面體現的何嘗不是以人抗天,不屈不撓的精神。全否了,便否了民間流傳著的一股子氣
除了這位元先生的,林雨桐還關注到了一位叫做季永方的士子寫的文章。這個人名不見經傳的,文章也不長,但是他點到了兩點其一,宗教對祈雨的影響不止道教,還有佛教。尤其是唐宋時期,佛教中關于龍王降雨的故事很多,尤其是高僧在祈雨中多有出現,這說明佛教在其中的影響,且佛教只要還在,這樣流傳下來的故事就不會消散。其二,他不否認從自然中總結規律,對風雨之事能預測的可能性他舉例說,在宋朝時候,太史局就有凡日月星辰,風云氣候之變,每日以所占卜吉兇奏聞職能而且,皇帝祈雨也是要選日子的比如宋仁宗,本來定好的一個日子,太史局臨時建議取消,改了日子,結果改了之后,當天祈雨當天下雨。他認為,有人是能推測雨雪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