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提的這兩點,很重要第一個,事關佛教,在對滿蒙政策變了之后,宗教政策自然要調整。所以,他提醒朝廷,當妥善處置第二個,他看出了朝廷的意圖。朝廷想以天可測,來預警災禍,繼而穩定人心。
是的總是神神秘秘,說什么君權天授沒錯,太平的時候,這確實有利于統治可天不作美,這個把戲就玩不下去了那就不如捅破它沒有哪個機會比現在更恰當。
這個人也在反駁皇后,但他真在就事論事。
四爺自然也看到這個人的文章了,跟王成說,“把這個人記下,調查一下此人的情況。”
是
四爺把京報推開,其他人的沒必要看了,不外乎老生常談的攻擊,文藻再好,沒什么新意。
此時的宮外歡欣鼓舞,處處都在說京報的事
兩人見面,要么問一句看了嗎
要么就問一句聽說了嗎
不會念書的人,都靠耳朵聽呢說書的先生都有事可干了,把這京報上的事說的頭頭是道的啥理解都有。
當然了,各家家里也有蒙童,孩子在學里大概學了一些,有些磕磕巴巴的能念下來。大概那意思是啥,連蒙帶猜的,能說個七七八八的。
于是,讀書讀的多的,是為這個文壇爭風,跟朝堂對峙,暗自興奮。
可小老百姓就不懂了皇后說了天可測,那大概就是能測呀之前不是有個大災,朝廷都提前圈一些地方叫防范呢,不是都挺準的嗎這還不算是能測天意嗎能測天意,要么,就是皇后是天上的仙女,下來救苦救難來的要么,那就是學問,學會了都能測。那測天不好嗎要下雨,抓緊播種。要刮風了,晾曬的糧食該收了。要下雪了,天冷,別出門了,遭罪。這是天大的好事呀
所以,怎么看都是好事的事,讀書的秀才公們為什么不愿意
反正,這跟平頭老百姓沒關系,這家的婆娘喊“再從后院抱點柴火來,天黑了就不出去了。”
還沒想點火坑便熱點紅薯還是熱點苞米面餅子來的實在呢
肚子里墊吧點,晚上躺在熱被窩里,怪舒坦的。隔壁的讀書人不時的傳來歡笑聲,這家的婆娘就道“他們這是不餓”
餓肚子的時候就笑不出來了
男人就說,“你知道個屁,人家管飯呢寫文章還掙錢。”
“管飯拉糧食的我見了,一筐子一筐子的番薯你知道的,番薯這東西最不耐凍了他們那玩意拉過去不吃了就凍壞了,那滋味誰吃誰知道吃那么孬,還那么樂這一天天的,想啥呢”
那咱就不知道了大概是等著皇上叫他們做官呢。
“皇上可是好皇上,人家說了,四十無子才納妾的就守著一個婆娘你呢,你多掙了三兩銀子回來,都想瞧瞧誰家的小寡婦能接來跟咱一起過日子你這樣的孬貨,人家要是罵了你婆娘,你回來還得揍我一頓,覺得是我不好人家皇上可不是這樣,他們這樣說人家皇上的婆娘,皇上還請他們做官呀一步近兩步遠的道理都不懂人家那是兩口子,一個被窩里睡的,他們是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