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
“此為龍頭鍘凡皇親國戚,作奸犯科者,與庶民同罪。若有死罪,定斬不饒。”
話音不高,可此時聽在耳朵里,卻震的上上下下連呼吸都停住了一般。
包拯對著龍頭鍘往下一跪“敢不從命”
全有自己走過去,將第二塊紅布掀開了,又是一把鍘刀,“此為虎頭鍘,達官顯貴、文臣武將,皆需遵律而行,不可包庇縱容。”
這一聲一出,滿街道的歡呼之聲,震耳欲聾。
包拯朝著虎頭鍘一叩首,“臣領旨”
全有又指了一個圍觀的小兒,“去揭開看看最后一個。”
最后一個乃是狗頭鍘,“天下庶民百姓,人人皆應遵法守律,凡敢以身試法者,一律懲處,不可輕恕。”
“臣遵旨”
因為這三尊鍘刀,京城之中歡呼聲不絕于耳。
富弼等人種地,聽著官家跟太子說話。
不大的田畝中,秦王牽著牛,太子扶犁,官家在后面用鋤鎬刨出一個個小坑來,皇后給里面點種子,公主跟在皇后身后,用腳撥弄一些浮土將種子給蓋上。
兩邊的大臣也都跟著忙著,就聽官家問太子說“管子明法解可讀了”
太子應著,“是讀了。貧者非不欲奪富者財,然不敢者,法不使也;強者非不能暴弱,然不敢者,畏法誅也。換言之,法,能護命守財,有益于天下任何一人。”
“是啊生命、財產,此二者安,則天下人心安。”官家說著,又問秦王,“何為法”
“法當如水,一曰公正,從高處流往低處,地勢越低,法越是當如影隨形;二曰公正,如水勢,不可阻擋,不能阻攔,否則便是洪水滔天。”
秦王的聲音還帶著稚嫩,此時,牽著牛,將韁繩搭在肩膀上往前拽著。
官家又回頭去問公主,“丹宸以為,何為法”
公主說,“兒臣近日讀春秋,有這么一句話,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這話,自然是對的但何為寬,卻優待商榷。南宋之時,動輒大赦天下,兒臣以為,此寬非真寬,此仁非真仁。我娘常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有罪,懲處乃手段,而非目的。治罪,說到底是救人也是救罪犯自己。兒臣以為,將未知錯之人放出去,那就是對天下人犯罪。此為大不仁若真要寬仁,為何不取消凌遲、梟首、戮尸甚至于刺字這樣的刑罰呢”
怎么死不是死為什么連死都要花樣百出何必呢此為仁義否
她就說,“連杖責、鞭撻這樣的刑罰也該一并去掉。囚禁、勞作、足夠了。”
一如這些跟著種地的大人們,就問他們晚上躺下之后,是不是覺得如同被石碾碾過一遍。
因此,“兒臣以為,珍視每個人活著的權利,凡死刑數審之后需得御筆欽定,凡其他刑罰,羈押服刑期間,不該遭受體罰甚至于虐待。”
這不是把自大宋以來的大部分律法都給否了嗎
而且,皇后在參政就罷了,公主現在動輒言事,是何意呀
一壟地耕完,四爺一擺手解散。
今兒的活干完了,都回去洗漱吃飯去吧。
燦兒往地頭一坐,從鞋子里往出倒土,那腳丫子翹的高高的,嚇的人都繞著她走。她自顧自的看了看雙腳,穿著襪子呢,又不是赤著腳,大驚小怪什么呀
四爺扶著桐桐走了,沒管他閨女。
“爹,等等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