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客氣話,問題真沒幫襯什么。
姜常喜“小娘子客氣了,能得小娘子相伴一程,是我的殊榮。不必太過放在心里。”
孫夫人這才開口“周夫人,說起來,當真是要謝謝周夫人,不然她一個女子,很是讓人不放心的”
非得拉這個關系,姜常喜有什么辦法“夫人客氣了。”
孫夫人同人拉家常,很是有幾分熱絡“聽聞府上生了龍鳳胎,周夫人好福氣。”
姜常喜“填人進口總是讓人高興的事情,小郎君還是女郎,都是讓人高興的。多謝夫人惦記。”
拉雜的一通閑話之后,孫夫人緩緩地開口“周夫人年歲小,見解不俗。”
姜常喜能說什么不敢當。太熱絡的話,怕孫夫人誤會。關鍵是她沒什么獨到的見解。
孫夫人“聽聞周夫人同林府是舅甥,本來想要林夫人幫著引薦,奈何最近林夫人身體不適,這才冒昧登門。”
竟然還有這么一說,夠費周折的,姜常喜“舅母身子不適,倒是我的疏忽。自從到了京城,沒少得舅母照看。”
孫夫人就開始跟著感嘆了“這京城呀,當真是大,初來乍到的可不是得有人幫襯嗎。多些親眷總是心里踏實的,周夫人覺得呢”
姜常喜“我年紀小,遇事不多,沒有那么深的感悟,可我懂,得了人家的好,我得記著,就像舅母沒少照看我們夫妻,這事不能忘。改日我定當過去舅母府上拜謝。”
這可真是孩子話,得了好要記得,惱了的自然也不愿意接過去。
孫夫人有一點必須承認,那就是周夫人確實年歲小,別看都有孩子了,還是兩個,可年歲真的不大。
所以自己說的話,也不知道這位周夫人是懂了還是沒懂,更不知道周夫人這話,是不是說給自己聽的。
孫夫人可能認為姜常喜少了點腦子,聽不懂這些女眷之間的試探,往來。
所以孫夫人很煩惱。這若是換個夫人這般說,孫夫人那是明白的,人家是說記好也記仇,可周夫人這個年歲,怕是沒有這個心智。
而且這要是心思深一些的,自然知道如何才能兩廂便宜,可這個歲數小的沒有這個心智,愁人的很。
在孫夫人看來,這種順便的便宜,但凡懂事的就不會拒絕。所以才認為姜常喜可能沒聽懂。
孫夫人那邊掂量的有點郁悶,這年歲小的不經事的,不太好打交道。
姜常喜那邊老神在在的,自認自己說的很清楚很明白了,孫夫人這樣的人精,應該能聽懂,可為何還不告辭,當真是不明白。
孫夫人還是說道“我癡長周夫人這么大的年歲,總是有些認識的,你們還年輕,有些事情,要看的長遠。”
姜常喜“確實歲數小了點,不過慢慢長,不著急,以后總會有夫人這樣的智慧的。有些事總要經歷過才能明白,有些虧總要吃過才能記住。”
這就有點干吧了,孫夫人臉色都不好看了。
孫小娘子同什么都沒聽懂一樣“還沒有見過圓圓同姜姜呢。兩個小娃娃雨雪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