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發生蝗災,那可就是半個長安都要餓肚子的大事了。長安周圍近年的糧食產量本就稀少,又漕運不通,很大一部分都需要從洛陽轉調過來,糧食儲備本來就不寬裕。
去年各地大旱,存糧耗掉了大半,年初才略微從各地緊巴巴地補了一點過來,原本就指望今年的收成呢,再鬧起蝗災的話,后果簡直不堪設想。
以長安現在的狀況,絕對沒辦法再經受一次蝗災的折騰了。
“五郎”年深轉身掀開車簾招呼蕭云鎧。
蕭云鎧跟馮山聊得正歡,猛然聽到年深叫他,嚇得一個激靈,立刻扔下馮山,緊跑幾步追上馬車,一個躍步跳了上去。
年深附在他耳邊吩咐了幾句,蕭云鎧點了點頭,又回身跳了下去。
“三郎,你打算怎么做”葉九思和顧念齊齊看向年深。
“防患于未然。”年深果斷地決定跟他們兵分兩路。
由他和蕭云鎧先行趕回長安盡快溝通安排諸項事宜,葉九思帶著護衛陪顧念走在后面,他們走不快,卻正好可以沿途查看路上各個田莊的狀況。
如果最后沒有蝗災出現,他們不過是浪費一些氣力和錢財,如果真的出現了,那就能救下無數人。
老教授當初旁征博引,說過許多治理的辦法,顧念捶著腦袋想了好久,就記起三種,第一種是大量飼養蝗蟲的天敵雞鴨,然后放它們去吃蝗蟲,第二種是火燒,蝗蟲和飛蛾都有趨光的特性,趁著它們現在飛不起來,晚上生火就近引它們過來燒死。最后一種就是用石灰拌草木灰灑在糧食上,蝗蟲便不會啃食這樣的糧食。
以目前馮家村的狀況,第二種是最簡單直接的辦法。
安排好之后,年深跟蕭云鎧便星夜騎馬飛奔而去。顧念則找來馮家人,說想請他們幫個忙。
年深跟顧念在馬車上商量過,決定不提蝗災這么嚴重的詞,而是借用了佛前發愿的說法。只說顧念小時候生病,家人曾經在佛前許下重愿,如果能病好,以后遇水修橋,遇蝗滅蝗。
今天看到馮家村的蚱蜢有些多,便想出錢雇人在接連在五天晚上生些篝火,將村子附近周圍的蚱蜢都引來燒死,當然,為了避免火災,必須得有人看守。
馮山義不容辭地攬下了這件事,出去找了十幾個相熟的年輕后生,那些人本來是奔著幫馮山的忙過去的,后來聽說還有銀錢拿,愈發積極了些,很快就在村莊四周的空曠處都燃起了火堆。
眾人開始都在高興著額外多了一筆收入,后來發現有無數蚱蜢爭先恐后雨點似的跳進火堆,空氣中甚至都泛起了焦香,那些人才反應過來,今年的蚱蜢好像真的有點多
第二天早上,顧念他們給馮山留下足夠雇傭人的銀錢,便跟葉九思騎馬駕車匆匆離開。
蚱蜢到底多不多,肯定是需要對比的。
顧念兩輩子都是個五谷不分的主兒,從小錦衣玉食的葉九思就更不用說了,兩個完全沒接觸過農活兒的人,腦子里自然不會有關于田野鄉里正常狀態下蚱蜢數量的數據庫,面對著大片田壟的茫然程度可想而知。
幸虧他們還有駕車的馬夫和那兩個護衛,車夫和其中一個護衛都是窮苦出身,從小在田邊長大,根據個人經驗給出了判斷,是比往年多出了許多,至少有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