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樂元年,明成祖封茹為忠誠伯,食祿一千石,特進榮祿大夫。于衡山開云樓下敕建宮保牌坊一座。明成祖除贊譽茹“威儀山立,氣宇淵深。品物咸熙,令聞昭著于四方”外,還特賜御詩一首。詩中稱道“古今多出忠良士,罕有茹公立大勛。”
明永樂六年,茹除政還鄉。經長沙時因谷王陰蓄異志,遂不謁。谷王傳言官劾之。時重藩禮,明成祖不得已以違祖制將茹下錦衣獄。茹悲憤交加,知難免一死。命子茹銓市毒藥服之。明永樂七年二月遂冤死于獄中。
二十年后,其沒收的田廬由明宣宗下旨悉數發還,其親屬遣戌廣西河池亦釋還。至此,冤獄方得平反昭雪。在明史茹傳中記載“居官謹慎,謙和有容。其卒也,人皆惜之。”
茹生前,有關系南岳神降生的傳說即已在湘衡間流傳,販夫走卒,僧人老嫗,皆口碑。后編入二十四史,注有忠誠集。
茹有三子長子茹鑒、次子茹銓、幼子茹鏞。二女長適府軍衛僉事王昭、次適神策衛指揮史黃雋。
朱棣北巡
永樂六年1408八月初一日,朱棣即決定北巡,命禮部、翰林院議定巡狩之儀。十一日,詔告天下將于明年二月巡幸北京,命皇太子監國。親王只離王城一程迎候,官吏軍民于境內朝見,非經過之處,毋得出境。凡道途供應皆已節備,有司不得有所進獻。不久,命禮部頒巡狩禮。并行各省凡有重事及四夷來朝進表,俱達行在所,小事達京是由,啟皇太子奏聞。永樂七年二月初八日告北巡于郊廟社稷,初九日成行,命吏部尚書蹇義,兵部尚書金忠、左春坊大學士黃淮、左諭德楊士奇留輔太子;戶部尚書夏書吉、右諭德金幼孜、翰林學士胡廣、右庶子楊榮扈從。三月十九至北京。
再征簡定
永樂六年1408十二月,沐晟征剿簡定失利,乞請援兵,于是,朱棣于永樂七年二月初九日命英國張輔佩征虜副將軍印充總兵官,清遠候王友為副,發南畿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廣西等衛所軍四萬七千人赴交趾,會同沐晟,協力征剿簡定。五月二十日,張輔率兵屯北江之仙游造舟,招周圍郡縣逃民復業。而此時,簡定已稱大越上皇、從子陳季擴稱皇帝,改元重光。至八月初二日,簡定兵來攻,張輔遣儀真、徐政接戰、徐政督兵殊死戰斗,簡定兵敗去,而徐政中飛槍身亡。同月二十一日,張輔轉戰于咸子關,簡定將阮世海率眾二萬、列船六百余艘來戰,張輔調兵遣將,乘船齊進,炮矢并發,斬首三千余級,溺死不計其數,生擒二百余人,獲船四百余艘。阮世海收集敗兵,退保黃江。張輔乘勝進擊,遂平定交州、北江、諒江、新安、建昌、鎮蠻等府。九月,張輔又率兵至太平海口,大敗簡定將鄧景異。由于簡定兵屢戰屢敗,陳季擴恐懼,遣人至張輔軍中,自言為陳氏之后,請求封王,張輔痛斥道奉命討賊,不知其他遂斬使者段自始,遣朱榮、蔡福等以步騎先行,張輔親率舟師緊隨,自黃江至神投海,會師清化,分道入磊江。于十一月初十日,在美良山中生擒簡定及黨羽,械送京師伏誅。十二月二十八日,朱棣令張輔班師。
奴兒干都司的設立
永樂七年1409閏四月初七日,朱棣應奴兒干衛官員于其地建立元帥府的請求,決定正式設立奴兒干都指揮使司。任東寧衛指揮康旺為都指揮同知、千戶王肇舟為都指揮僉事。六月增置經歷司,設經歷一員。經過一段籌備之后,于永樂九年春,由宦官亦失哈率官軍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護送康旺、王肇舟等官員,至亨滾河對岸的特林,正式開設奴兒干都司。從而成為直屬朝廷、軍政合一的地方最高權力機構,管轄轄區的軍政事務,統屬其眾,歲貢海青等物,仍設驛站遞送。標志明王朝對該地區的有效統治。
封蒙古瓦剌部諸王
瓦剌原在葉尼塞河上游,一直受元分封,且可與元皇室通婚。元末瓦剌已向西發展,至阿爾泰山以西。元亡后,猛哥帖木兒占據瓦剌。他死后,瓦剌部落由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三首領控制,勢力日盛,與蒙古阿蘇特部領主阿魯臺相仇殺。朱棣為利用矛盾,削弱、牽制阿魯臺的勢力,遂于永樂七年1409五月二十四日,成祖封瓦剌馬哈木為順寧王、太平為賢義王、把禿孛羅為安樂王。
丘福征本雅失里全軍覆沒
永樂七年1409六月初十日,百戶李咬住及伯蘭奏報給事中郭驥奉命出使,被本雅失里誅殺。又奏本雅失里、阿魯臺近被瓦剌擊敗,今逃至臚朐河今蒙古克魯倫河,準備驅敗散之卒掩襲兀良哈諸衛,再侵擾邊境。朱棣大怒說我以誠相待,遣使還其部屬,居然執殺使臣,欲肆剽掠,必將殲除。遂命將士嚴守邊境。二十六日諭甘肅總兵官何福,令其整飭士馬以待。且告知將遣將率兵征剿本雅失里之意。七月初三日,朱棣命淇國公丘福為征虜大將軍總兵官,武城候王聰、同安候火真為副,靖安候王忠、安平候李遠為左右參將,率精騎十萬,北討本雅失里。告諭丘福毋失機,毋輕戰,一舉未捷俟再舉。同時遣諭本雅失里,指斥其殺使者、肆剽掠的罪惡。八月,丘福出塞,率千余人先至臚朐河、遇虜前鋒,遂遣輕騎千余進擊,虜敗逃遁,丘福乘勝渡河,獲一尚書,詢問本雅失里處所,答稱自此北去三十里。丘福大喜,急忙發兵追擊。諸將建言不可輕進,先遣軍士偵察,待大軍聚集后發兵。丘福不聽,以尚書為先導,進至虜營接戰,相持一日,虜兵敗退。丘福更加自信,命火真使詐與虜和,自率輕騎繼其后,火真猶豫不決,丘福厲聲說不從命就地處斬先驅而行,諸將士勉強相從,行不數里,本雅失里揮兵而來,包圍數重。王聰率五百騎突陣,斬殺數百,死于戰陣。丘福、李遠被執,不屈而死。王忠、火真亦戰死。同月十五日全軍覆沒。朱棣得報震怒,以諸將無一能任,遂決計親征。
鄭和第三次出使西洋
永樂七年1409九月,鄭和奉命第三次出使西洋。此次率海舶四十八號,統領官兵二萬七千余人,由太倉劉家港起錨,至福建長樂太平港稍事停留,于次年春從五虎門出洋。首抵占城新洲港,再南航至爪哇,西進滿剌加,經阿魯、蘇門答臘、南里抵錫蘭。分派一支船隊訪加勒異今印度半島南部東岸、阿撥巴丹、甘正里;自率寶船小葛蘭、阿枝、古里。返回經過錫蘭。阿烈苦奈兒誘鄭和至國中,令其子納言索要寶貨,鄭和不予。遂暗中發兵五萬余人出劫鄭和,且斷其歸路。鄭和出于自衛而用兵。他深機密策,令眾官兵銜枚疾走,趁夜半之際,發信炮,奮勇殺人,生擒阿烈苦奈兒。于永樂九年六月十六日回京獻俘。朱棣將其釋放回國,受到諸國的欽佩。
朱棣論治國安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