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七年1409正月初三日,北京行部及天下布政司、府州縣官來朝的一千五百四十二人還任,朱棣告諭道君國之道,以民為本。因此設官分職,簡賢用能,目的在于安民。為臣者若能體其君愛民之心,付諸行動,天下之民即可得其所。文武群臣,受國家委任,應操節勵行,盡誠竭慮。治民之官,專務恤民;治軍之官,專務恤軍。察其饑寒,體其勞勤。為其除害興利,教以務本力業,孝悌忠信,尊君親上,敦行禮義,無作違法之事,才能永享太平之福。
申嚴邊關茶禁
洪武五年1372二月,于秦洮河雅等處設茶馬司,以川陜茶易西番馬。其時,上馬給茶八十斤,中馬六十斤,下馬四十斤。永樂初,朱棣為招致遠人,遞增其,致使西番馬日多,而茶經常告匱。至永樂七年1409,碉門茶馬司用茶八萬三千零五十斤僅易馬七十匹,而且多為瘦弱。于是,朱棣在同年正月初八日,命戶部申嚴邊關茶禁。同時設洮州、甘肅二茶馬司,加強以茶易馬事務的管理。
朱棣賜元宵節假
永樂七年1409正月初十日,以元宵節臨近,朱棣諭禮部官高皇帝法度明備,我恪遵成憲,令四方無虞,民物康阜,思與臣民同樂太平。自正月十一日起,賜元宵節假十日,百官朝參不奏事,有急事具本封進處分;許軍民張燈飲酒為樂;五城兵馬馳夜禁。著以為令。
城門郎的設置
永樂七年1409二月初三日,朱棣命在京二十五門置城門郎,正陽、朝陽、通濟、聚寶、太平、三山、石城、金川、儀鳳九門為內門,每門設城門郎二人;江東、馴象、安德、鳳臺、雙橋、夾岡、上方、高橋、滄波、麒麟、仙鶴、姚方、觀音、佛寧、上元、金川十六門為外門,每門設城門郎一員,皆正六品,選武職舍人充任。同月二十五日,皇太子召各城門郎告諭朝廷設城門郎,專以關防守備,毋受制于權豪。不可縱奸人,亦不可阻平人。宜盡其職。將別遣人巡視,不能盡職者受罰。永樂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罷京師城門郎而不設。
柳升大敗倭寇
永樂七年1409三月二十九日,總兵官安遠候柳升奏報奉命率兵至青州海中靈山,遇倭寇,與之交戰,斬殺及溺水而死的不計其數,倭寇倉惶乘夜逃去。后與平江伯陳追至金州白山島等處、浙江定海衛百戶唐鑒等亦追至朝鮮義州界,不見蹤跡。朱棣令柳升等還師。
朱棣戒諭皇太子
永樂七年1409四月十八日,朱棣在北京得知皇太子譴責大臣,便賜書戒諭我命你監國,凡事務必寬大,嚴戒躁急。大臣有小過,不要遽加折辱;亦不可偏聽以為好惡,育德養望,正在此時。天下機務之重,悉宜審察而行,稍有疏忽,遺害無窮。二十七日,又賜太子書優容群臣,勿任好惡。凡功臣犯罪、調發將士,必須奏決。
李法良起義
永樂七年1409,江西人李法良以傳彌勒教為掩護,在湖南湘潭率眾起義,應者云集。事起以后,豐城候李彬發江西、湖廣兵剿之,李法良轉戰江西安福,后敗走吉永。同年九月初二日李法良被俘犧牲,起義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