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菰喇楂,我便是王。”
世人常言對牛彈琴,若不解其意,那么在這南浡里國內,便能充分的理解對牛彈琴的真諦。
鄭和下令出動一半的兵力去尋找南浡里國的國人,但可笑的是,竟出現了燈下黑的結局。
其,帽山腳下便有當地居民二三十家,只是他們均集居在山的背面,不與人常往來,且每個人都說自己是南浡里國的國王。
這是無論你帶多少通事,都絕沒有用的事情。
永遠得到的回答都是“阿菰喇楂,我便是王。”
就算是時隔一日,再次詢問,也不過是換了個更加肯定自己是王的言語罷了。
通事們帶著“阿菰喇楂,我亦是王。”的翌日回答,只覺甚是可笑的上報給了鄭和,鄭和除了沉默,也只能是沉默了。
顯然,這二三十家的當地人之所以居住在帽山腳下,想必也是為了互通有無時比較方便罷了。
畢竟,能夠確定南浡里國在海上的唯一標識,也就是這二三十家當地人頭頂上的這座大平頂的帽山了。
然,值得欣慰的是,大明兵士也在這個國土之上,找到了王居屋所。
在士兵的帶領下,展現在鄭和一行人面前的,這所用大木頭搭建而成的小樓,便是國王所居住的地方,這里看上去并沒有什么威嚴可言。
任誰看到樓下任由牛羊牲口自由活動,來回穿動翻滾,且還是有意圈養的畫面,都絕不會感到有任何威嚴的。
樓下,亦沒有什么裝飾,就連一塊最簡單的遮布都沒有
但,樓上卻是異常整潔的,四邊均以細條木板遮擋,且曲折下多出屋所的部位,造工極其細膩。
無論坐臥還是用膳,其國王均在這所樓上。
又是半日的交談,鄭和從國王的口中得知了類似于地淵一說,這國王口中的地淵也不難理解。
說白了,就是地上破了個大洞,海水均流入洞中,入而不返。且此現象,已在海上出現了一月有余了。
正因為地淵的出現,讓南浡里國王感到十分不安,甚至認為會有被其吞噬掉整個國度的危險。
他也已早早的撤離了岸邊所有守衛和百姓,且禁止百姓再出海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