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至從朱棣登基后,疑心極重,根本無法完全去信任任何一位文臣武將。
也許,朱棣知道,他的皇位是謀反篡位奪來的,所以對內侍太監才會情有獨鐘。
只因,太監無后,就算篡位了也后繼無人,也根本不具備造反的動機。
在朱棣看來,朝廷之上的所有文臣武將都是外人,只有他身邊的太監才算是內人,畢竟都是曾經忠心服侍過他的。
鄭和更是追隨朱棣多年,朱棣對他的人品、忠心、才智以及能力,都是有著極其深刻的認識的。
連連創下海外豐功偉績的鄭和,也自是朱棣身邊的紅人。
但,在這世上也是沒有人會去在乎,一個皇帝身邊的紅人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的。
無論是不是太監,都已褪去了本質,擴大了榮光。
李姓官員所看重的,也正是這份榮光。
當今朝廷,已無人可以蓋過鄭和身上的榮光了,就連錦衣衛指揮使紀綱,也是萬萬不能的。
鄭和是通透的,不論到何時他都是最通透之人。
一個在皇帝身邊待了多年的人,他也比任何人都要清醒。
可,現下的他,也只能去微笑,緩緩地笑著
在李姓官員連連躬身迎姿下,他已入了宴,眾海舶上的兩萬七千多人,也陸續入了席。
他高舉杯盞,敬向民眾,一飲而盡。
民眾在歡呼,官員、豪紳、商賈在聲聲叫好。
然,就當人群全都入了長宴后,海岸邊那在出海口處,迎接他的百艘官船也再次映入了他的眼簾。
一人獨站著的他,出神地望著這艘艘官船
他很清楚,這艘艘官船乃是曾經為了抵擋沿海海盜與流寇的利器
曾幾何時,艘艘官船上灑下了多少大明子民與將士的熱血,又有多少百姓失去了兒子與丈夫
但,如今
卻,成了地方官員諂媚,用來堵截大明海舶,為他大肆慶功的私物
,,